感谢中传、感谢二外
浏览量:2493 回帖数:14
1楼
来北京读博已经一年多了,本以为会是乏味枯燥的生活因为三所学校而让我觉得充实和快乐。去协和上了半年的课,我这个学渣也算混进中国最高的医学学府了,虽然不是本家的学生,却被协和的学风和强大的气场所感染,深深的喜欢上这个学校。
另外就是中传和二外了,我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所以总想能找个自习室学习,这样别人学的时候就能带着我了,我也不好意思睡觉了,而且最关键是没有电脑!很庆幸医院有能到这两个学校的公交车,40分钟的路程让我觉得已经很近了。中传和二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校园就像个大公园,很有感觉!
在准备考试看书的那段日子里,每天白天在实验室做实验,下午下班就去二外,从一开始每天都在校外吃,到开始在二食堂给钱买饭,俨然自己已经是二外的老人了哈哈。在二外不是期末的时候,有的晚上甚至可以自己占一个小教室,安安静静,很喜欢。后来到了期末,二教的人多了,我去的时间已经占不到座位了,在一位同学的指引下开始去三教,人少而且相对安静,二外的自习室最可爱的地方就是空调很给力。上半年赶上了二外的毕业市场,每次去自习都会逛一圈,看这些学弟学妹的兴奋劲儿和对大学的不舍,就会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羡慕他们年经,也为自己现在还能走在校园里当一个学生而庆幸,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和笔,算是参与了下这个大市场呵呵。到了放假的时候二外的自习室不开门了,我也就只好在寝室学习了。等到新的学期开学,考试临近,本想再去重复之前的日子,没想到要看学生证了,第一次去只好假托说忘带,保安小哥估计看我确实背个书包不像坏人也就让我进了。这样第二天去了传媒,结果发现传媒也看证了,又一次…这一次是看楼的阿姨,也让我进了。在这里分别感谢下哈哈。所以没有办法了,只好暂时告别了这两个学校的自习室。
考试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的压力,需要看很多文献,选择合适的方向,又要找自习室了,问了之前认识的朋友,说是已经不看证了,很开心。不过白天去二外找自习室真是个费事的活,无奈只好去传媒,传媒很贴心的会在48号楼的一楼小黑板上写出全天自习室,之前不去传媒只是因为自己的小懒惰,不愿多坐一站路。不过去了传媒之后就越来越喜欢上这个学校了,去星光吃饭买东西;去国交小聚;去黑匣子看话剧;去1500报看舞台剧。提到话剧想多说几句,来中传之前从没接触过,直到看了11级表演系的毕业演出《嫌疑犯X的献身》,自己被他们的表演彻底打动了,后来的《甄嬛传》我看了两次,买了画册,要了签名,回来还关注了他们的微博,分分钟变脑残粉呵呵。中传的图书馆之前那一大片地在暑假前还是一片的草地,曾经驻足看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上面拍照,等再来的时候已然变成了一片荷花池,更美了。现在的我上午在寝室看看文献,看看很老的剧,吃过午饭之后去传媒看一下午的文献,晚饭在从传媒到二外的路上看到什么看心情就吃点什么,然后再在三教找个自习室看看英语,到10点回医院,很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
今天在看了《周末要毕业》的演出之后,自己又感性泛滥了,台上最大的演员都已经比我小了。青春、大学、疯狂、爱情、社会……每个词都能瞬间勾起我的很多回忆。孔子曰,孟子曰,爆笑的台词,正好我也是个爱回忆的人。还有两个月就是29岁的生日,这次真的是奔三了,在我的朋友圈里,刷结婚的都少了,都在刷娃啊,有的都刷三个娃了(真心伤不起啊);刷旅游的在晒又和媳妇老公去了哪里;刷奖金的又在感叹发的少了……85年的我,最早大学毕业的高中同学都已经工作6年了,而我还没有毕业,有些时候也挺矛盾的,自己坚持到现在为了什么,得到和失去了什么?直到这段在二外和传媒学习的日子,我才发觉在学校当一个学生真的是自己现在最大的幸福,少了些世俗,多的是纯粹,你可以说爱谁就去表白,大大方方的谈恋爱;你可以为了理想去努力学习,不必考虑柴米油盐;你可以喜欢一个人也可以讨厌一个人不用去遮遮掩掩……正是因为一直在当学生,生活在学校里,自己才能在这个年龄没事卖个萌,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吧,虽然也会有最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但是珍惜现在的每一刻,等到毕业那天,一定要穿着学士服,在中传和二外留下自己的纪念。
来北京读博已经一年多了,本以为会是乏味枯燥的生活因为三所学校而让我觉得充实和快乐。去协和上了半年的课,我这个学渣也算混进中国最高的医学学府了,虽然不是本家的学生,却被协和的学风和强大的气场所感染,深深的喜欢上这个学校。
另外就是中传和二外了,我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所以总想能找个自习室学习,这样别人学的时候就能带着我了,我也不好意思睡觉了,而且最关键是没有电脑!很庆幸医院有能到这两个学校的公交车,40分钟的路程让我觉得已经很近了。中传和二外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校园就像个大公园,很有感觉!
在准备考试看书的那段日子里,每天白天在实验室做实验,下午下班就去二外,从一开始每天都在校外吃,到开始在二食堂给钱买饭,俨然自己已经是二外的老人了哈哈。在二外不是期末的时候,有的晚上甚至可以自己占一个小教室,安安静静,很喜欢。后来到了期末,二教的人多了,我去的时间已经占不到座位了,在一位同学的指引下开始去三教,人少而且相对安静,二外的自习室最可爱的地方就是空调很给力。上半年赶上了二外的毕业市场,每次去自习都会逛一圈,看这些学弟学妹的兴奋劲儿和对大学的不舍,就会想起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羡慕他们年经,也为自己现在还能走在校园里当一个学生而庆幸,买了自己喜欢的书和笔,算是参与了下这个大市场呵呵。到了放假的时候二外的自习室不开门了,我也就只好在寝室学习了。等到新的学期开学,考试临近,本想再去重复之前的日子,没想到要看学生证了,第一次去只好假托说忘带,保安小哥估计看我确实背个书包不像坏人也就让我进了。这样第二天去了传媒,结果发现传媒也看证了,又一次…这一次是看楼的阿姨,也让我进了。在这里分别感谢下哈哈。所以没有办法了,只好暂时告别了这两个学校的自习室。
考试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的压力,需要看很多文献,选择合适的方向,又要找自习室了,问了之前认识的朋友,说是已经不看证了,很开心。不过白天去二外找自习室真是个费事的活,无奈只好去传媒,传媒很贴心的会在48号楼的一楼小黑板上写出全天自习室,之前不去传媒只是因为自己的小懒惰,不愿多坐一站路。不过去了传媒之后就越来越喜欢上这个学校了,去星光吃饭买东西;去国交小聚;去黑匣子看话剧;去1500报看舞台剧。提到话剧想多说几句,来中传之前从没接触过,直到看了11级表演系的毕业演出《嫌疑犯X的献身》,自己被他们的表演彻底打动了,后来的《甄嬛传》我看了两次,买了画册,要了签名,回来还关注了他们的微博,分分钟变脑残粉呵呵。中传的图书馆之前那一大片地在暑假前还是一片的草地,曾经驻足看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上面拍照,等再来的时候已然变成了一片荷花池,更美了。现在的我上午在寝室看看文献,看看很老的剧,吃过午饭之后去传媒看一下午的文献,晚饭在从传媒到二外的路上看到什么看心情就吃点什么,然后再在三教找个自习室看看英语,到10点回医院,很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
今天在看了《周末要毕业》的演出之后,自己又感性泛滥了,台上最大的演员都已经比我小了。青春、大学、疯狂、爱情、社会……每个词都能瞬间勾起我的很多回忆。孔子曰,孟子曰,爆笑的台词,正好我也是个爱回忆的人。还有两个月就是29岁的生日,这次真的是奔三了,在我的朋友圈里,刷结婚的都少了,都在刷娃啊,有的都刷三个娃了(真心伤不起啊);刷旅游的在晒又和媳妇老公去了哪里;刷奖金的又在感叹发的少了……85年的我,最早大学毕业的高中同学都已经工作6年了,而我还没有毕业,有些时候也挺矛盾的,自己坚持到现在为了什么,得到和失去了什么?直到这段在二外和传媒学习的日子,我才发觉在学校当一个学生真的是自己现在最大的幸福,少了些世俗,多的是纯粹,你可以说爱谁就去表白,大大方方的谈恋爱;你可以为了理想去努力学习,不必考虑柴米油盐;你可以喜欢一个人也可以讨厌一个人不用去遮遮掩掩……正是因为一直在当学生,生活在学校里,自己才能在这个年龄没事卖个萌,保持一个年轻的心态吧,虽然也会有最后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但是珍惜现在的每一刻,等到毕业那天,一定要穿着学士服,在中传和二外留下自己的纪念。
2007/3/19 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