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法简介:12.合成词类型

楼主

小王 [离线]

1★☆☆☆☆

发帖数:105 积分376
1楼

合成词可以表达非常复杂的含义,但是合成词关系的基本类型只有四种:
  1. 并列(dvandva, dual)
  2. 定格(tatpurus.a, case relationship)
  3. 定态(avyayi-bha-va, indeclinable adverb)
  4. 定性(bahuvri-hi, qualifying adjective)

这四种关系指的都是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而由多个词构成的合成词都可以分解为这四种
关系的组合。

并列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两个词的单纯累加。并列关系又分为枚举(itaretara, mutual)
和集合(sama-ha-ra, collective)。以枚举关系组成的合成词,其性为最后一个词的
性,而数则为构成元素的总数。比如 ra-makr.s.n.au,指的就是 ra-mah. 和 
kr.s.nah.,但是要注意最后要用双数词尾。这个词就是两个人名的并列,也就是指两个
人,所以数量为二。以集团关系组成的合成词必然是中性单数,其组成成分被当作一个
整体考虑。一般形成这种关系的两个词都是反义的。比如 sukhaduh.kham,就是由 
sukham(喜悦)和 duh.kham(痛苦)组合成的。注意这里用的是第二格,合成之后 
sukham 只剩下词干 sukha,而表示第二格的词尾只出现在最后,且为单数。事实上,构
成并列合成词的各词如果拆分开来的话,它们的格要相同,并且要用连词 ca 连接。如 
sukhaduh.kham 分解开来就是 sukham ca duh.kham ca。

定格是指前一个词对后一个词有某种格关系,比如是后一个名词的拥有者,或是表明了
后一个动作的对象。如果将定格关系的合成词分解开来,得到的单纯词之间应该表现出
某种格关系。在定格关系中,核心词为后一个词,而前一个词是对后一个词的修饰。这
一类关系又细分为定格(tatpurus.a 或 vyadhikaran.a tatpurus.a)、描写(karmadha-
raya 或 sama-na-dhikaran.a tatpurus.a)、定数(dvigu)、行为(upapada)和否定
(nan~ tatpurus.a)。

普通的定格关系正如定格关系的定义所叙述的那样,拆分后的合成词变成具有格关系的
两个单纯词,而前一个词为第二格到第七格中的某一格。如 vr.ks.amu-lam,意为“树
根”,拆开就是 vr.ks.asya mu-lam。注意 vr.ks.asya 用的是第六格,表示“属于”
的关系,但是在构成合成词时,词尾就被省略,只能从逻辑关系上判断格关系。

在描写关系中,前一个词用来表示后一个词的属性。而拆分开来以后,两个词的格应当
一致,代表它们是用来指代同一事物的,与同位语的概念有些像。比如 pu-
rn.acandrah.,意为“满月”,拆开就是 pu-rn.ah. candrah.,同为第一格。没有连
词 ca 连接的话,同为第一格的两个名词都代表主语的概念,亦即对主语的各侧面进行
描述,而不是并列作主语。

定数关系可以看作描写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定数关系中,前一个词是表示方向或数
量的词。比如 ekavacana(之前提到时都写成 eka vacana,这是为了区分出各个单纯
词),就是语法上的“单数”,它便是由表示数字“一”的 eka 和另一个词 vacana 构
成的。

在行为定格关系中,后一个词是由一个动词词根(dha-tu)演变而来的,用来表示一种动
作或行为,或该动作行为的主体。比如 kumbhaka-ra 中,kumbham 是“罐子”的意思,
而 ka-ra 是由表示“做”的词根 kr. 变来的。这个合成词的意思是“制作罐子的
人”。

否定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一个表示否定的助词 na, an 或 a 加上另一个词,形成反
义、否定或剥夺的含义。比如 ajn~a-nam,之前见到过 jn~a-na 表示“知识”,在前面
加上表示否定的 a 就成了“无知”。这里用了第二格的形式。否定助词 na, an, a 和
英语中表示否定的前缀 non-, un-, in-, anti-, a- 有一定的关系。

定态是两个词合起来构成一个不变词(avyaya, indeclinable),用作副词。定态关系中
核心词为前一个词。一般定态关系合成词中前一个词都是不变词,如介词或副词前缀
等,而后一个词为名词,合起来就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某种状态。比如 sakrodham,是
由表示“伴随”的 sa 和表示“愤怒”的名词 krodha 构成的,合起来就是“愤怒
地”。定态合成词中的名词都以中性单数形式出现,并且有时不是以词干形式出现,而
是表现为特定格的形式。

定性是两个词结合起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的属性的,用作形容词。比如 padma-ks.a,
由 padma “莲花”和 aks.a “眼睛”构成,意即“眼睛像莲花的”,或者用英语解释
成”lotus-eyed”。同样的构词方法也可以构成定格合成词,而区别它们的方法只能是
看上下文来判断该合成词是用作名词还是用作形容词。在吠陀经里,形式相同的定格合
成词和定性合成词会用不同的音调区分开来。如 ra-jan “国王”和 putra “儿子”构
成合成词 ra-japutra,若高声调在 putra 的 tra 上,那么该词为定格合成词,意为
“国王的儿子”;若高声调在 ra-ja 的 ja 上,那么该词为定性合成词,意为“儿子是
国王的”。

有一些单词在结合构成合成词时会产生特殊的含义,而这种产生过程都可以认为是上面
四大类关系中某一种的特殊情况。

(本文中给出的一部分语法概念翻译是我按照含义去近似译的,稍后会参照其他语法书
以试图给出通行的翻译)
2014/11/13 22:26:50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