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音简介:2.简单元音
浏览量:1309 回帖数:0
1楼
在介绍元音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梵语元音的长度。梵语的元音的发音长度是以“音
拍”(ma-tra-,measure)来计的,和日语有些类似。元音的长度分为“短”(hrasva,
short),“长”(di-rgha, long)和“加长”(pluta, prolonged)。短元音长度为一个音拍,
长元音为两个,加长元音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这种分“一、二、多”的方式也贯穿于整个
梵语的语法体系,甚至可以说它是梵语表达出的基础哲学思想,亦即印度哲学的根本,
因为它反映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看起来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颇有异曲同
工之妙。
和其他语言一样,梵语里最基础的元音就是 a。而梵语里 a 的发音方式相当地自然:放
松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舌头,张大嘴,打开嗓门,呼出一口气,让声带震动,这就是
完美的 a 音了。发音的时候嘴要张得相当大,比起发汉语普通话的“阿”还要大些,而比
起英语的”are”音来,不知道要大到哪里去了(~_~)。可以试试看先发英语”are”的音,拖
长,然后嘴慢慢张大,体会一下音色的变化。其实这样发出来的 a 音听起来有点像 o,
或者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唱出来的 a,因为唇形已经接近圆形了。发长音 a- 的时候,喉
咙是放松的,但是发短音 a 是时候,喉咙要略微紧缩。
从 a 的发音开始,将舌背上移,让舌尖搭在下齿龈上放松,再像发 a 一般呼气,就得
到了 i 的音。和其他语言中的 i 音不同,梵语里的 i 音也是要张大嘴的。试试看读英
语字母 e,然后再用汉语普通话读“衣”,是不是嘴唇都变成了个小缝?而梵语的 i 却要
把嘴张到将近 a 那么大。发 i 音的时候,喉咙是要紧缩的。
从 a 的发音开始,将嘴唇合拢成一个小圆形,同时保持脸部肌肉放松(不要把嘴唇向前
伸太多),再像发 a 一样呼气,就得到了 u 的音。听起来比较像汉语普通话的“屋”。
发 u 音的时候,喉咙要像发 i 那样紧缩。
以上就是梵语的三个最基础的元音,也在五个简单元音之列。
另外两个简单元音 r. 和 l. 是从 i 衍生来的。从 i 音开始,将舌尖慢慢向上移,让
舌尖指向正上方,到接近却还没有接触到口腔上壁的时候,发出的就是 r. 的音了。听
起来近似于汉语普通话“日”的音。这个音在西方语言也同样存在,而在英语里其实也能
找到。美式英语中,像 pretty 这样的词,其实就读作类似 pr.di 的音。单词
interesting 有时也会被读成 intr.sting。现在回想起来,看 Harry Potter 的第一部
电影时,最后 Voldemort 对 Harry Potter说的 bravery 这个单词,发音就有点像是
brebr.。另外一个 i 衍生出来的元音 l. 同样是从 i 的发音开始移动舌头而得到的,
不过是要把舌尖移动到上齿龈后方,也是接近却不接触。听起来像汉语普通话“李”的
音,但是不同的是“李”的声母 l 是要用舌尖迅速击打一下上齿龈的。不过也有一种倾
向,把 r. 发成 ri,而 l. 发成 lri。有些词典中,梵文的转写也是这样的。这样发音
似乎会简单一些。
以上就是梵语中的五个简单元音。下图表示了它们之间的衍生关系:
a
/ \
./ \.
u i
/ \
./ \.
r. l.
画点的一端为终点,表示衍生出的音。另一端表示基础音。
这五个简单元音分别对应五个发音系:
a 硬腭音
i 软腭音
u 双唇音
r. 卷舌音
l. 齿龈音
在介绍元音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梵语元音的长度。梵语的元音的发音长度是以“音
拍”(ma-tra-,measure)来计的,和日语有些类似。元音的长度分为“短”(hrasva,
short),“长”(di-rgha, long)和“加长”(pluta, prolonged)。短元音长度为一个音拍,
长元音为两个,加长元音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这种分“一、二、多”的方式也贯穿于整个
梵语的语法体系,甚至可以说它是梵语表达出的基础哲学思想,亦即印度哲学的根本,
因为它反映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看起来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颇有异曲同
工之妙。
和其他语言一样,梵语里最基础的元音就是 a。而梵语里 a 的发音方式相当地自然:放
松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舌头,张大嘴,打开嗓门,呼出一口气,让声带震动,这就是
完美的 a 音了。发音的时候嘴要张得相当大,比起发汉语普通话的“阿”还要大些,而比
起英语的”are”音来,不知道要大到哪里去了(~_~)。可以试试看先发英语”are”的音,拖
长,然后嘴慢慢张大,体会一下音色的变化。其实这样发出来的 a 音听起来有点像 o,
或者美声唱法的歌唱家唱出来的 a,因为唇形已经接近圆形了。发长音 a- 的时候,喉
咙是放松的,但是发短音 a 是时候,喉咙要略微紧缩。
从 a 的发音开始,将舌背上移,让舌尖搭在下齿龈上放松,再像发 a 一般呼气,就得
到了 i 的音。和其他语言中的 i 音不同,梵语里的 i 音也是要张大嘴的。试试看读英
语字母 e,然后再用汉语普通话读“衣”,是不是嘴唇都变成了个小缝?而梵语的 i 却要
把嘴张到将近 a 那么大。发 i 音的时候,喉咙是要紧缩的。
从 a 的发音开始,将嘴唇合拢成一个小圆形,同时保持脸部肌肉放松(不要把嘴唇向前
伸太多),再像发 a 一样呼气,就得到了 u 的音。听起来比较像汉语普通话的“屋”。
发 u 音的时候,喉咙要像发 i 那样紧缩。
以上就是梵语的三个最基础的元音,也在五个简单元音之列。
另外两个简单元音 r. 和 l. 是从 i 衍生来的。从 i 音开始,将舌尖慢慢向上移,让
舌尖指向正上方,到接近却还没有接触到口腔上壁的时候,发出的就是 r. 的音了。听
起来近似于汉语普通话“日”的音。这个音在西方语言也同样存在,而在英语里其实也能
找到。美式英语中,像 pretty 这样的词,其实就读作类似 pr.di 的音。单词
interesting 有时也会被读成 intr.sting。现在回想起来,看 Harry Potter 的第一部
电影时,最后 Voldemort 对 Harry Potter说的 bravery 这个单词,发音就有点像是
brebr.。另外一个 i 衍生出来的元音 l. 同样是从 i 的发音开始移动舌头而得到的,
不过是要把舌尖移动到上齿龈后方,也是接近却不接触。听起来像汉语普通话“李”的
音,但是不同的是“李”的声母 l 是要用舌尖迅速击打一下上齿龈的。不过也有一种倾
向,把 r. 发成 ri,而 l. 发成 lri。有些词典中,梵文的转写也是这样的。这样发音
似乎会简单一些。
以上就是梵语中的五个简单元音。下图表示了它们之间的衍生关系:
a
/ \
./ \.
u i
/ \
./ \.
r. l.
画点的一端为终点,表示衍生出的音。另一端表示基础音。
这五个简单元音分别对应五个发音系:
a 硬腭音
i 软腭音
u 双唇音
r. 卷舌音
l. 齿龈音
2014/12/3 10: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