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敬爱的周总理的生日~!
浏览量:3168 回帖数:10
6楼
1964年我国与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周总理认为十分有必要把外语教育做好,就给中央写了封信,阐述了“外语教育七年计划”。“七年计划”中第一所想要创建的学校就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而且周总理要求这个学校当年就要成立。于是筹建这所学校的重任就交到了陈忠经同志手中,陈忠经时任对外文委的副主任兼秘书长,建国之前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1964年3月7日,陈忠经同志将报告提交给国务院,11日下午国务院就召开会议批准了二外的成立,并且要求尽快定下校名及院系。
周总理对二外是非常关心的,我们学校的校名是总理亲自起的,总理还对我们的办学思路提出详细的要求:要有很好的校风,有很好的积极性,我们学的外语要非常务实。二外从筹备到开学仅用了半年时间,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尤其是周总理的关怀。
这就是二外的开始。
“我们这个学校很特别”
陈毅老总说搞这个学校要一气呵成,九月份就要开学,所以筹备时间很紧。
当时我们去一些学校要老师,主要是去北大和北外。当时北外的副院长李丽华很坦率地跟我们讲:“老师不能给,因为我们自己的师资就很紧张,但是我能保证把下一批毕业生里最好的全部给你们二外。”后来北外就把诸如戚文琴、朱正这批毕业生全给了我们,把所有语种最好的学生都给了我们。除此之外,当时的新华社外文干学校的师资是非常强的,他们之中有很多翻译界的佼佼者,比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译者董乐山、《巴黎圣母院》的译者管震湖,这些人来到了我们二外。所以刚开始,我们二外的师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有外语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有各个地方来的老师,还有一部分是解放军。当时有句话叫做“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看,全国人民学解放军”,所以我们那阵来了大批的解放军干部,当时所有的系主任全是解放军。
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来的,学校办起来了,但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校址。三月份开始筹办,九月份开学,哪里有校址啊!这时候又是周总理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他把这个事情交给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周荣鑫同志,周荣鑫同志就把煤炭部的一个学校的所在地给了我们,很大的一块地方,包括现在广院(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址都是它的。这些都是为了让二外能够在九月份开学。
当时总理给我们取校名说就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育部的刘副部长说叫“第二”好像不怎么好。总理说第二有什么不好,巴黎有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还
1964年我国与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后,周总理认为十分有必要把外语教育做好,就给中央写了封信,阐述了“外语教育七年计划”。“七年计划”中第一所想要创建的学校就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而且周总理要求这个学校当年就要成立。于是筹建这所学校的重任就交到了陈忠经同志手中,陈忠经时任对外文委的副主任兼秘书长,建国之前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1964年3月7日,陈忠经同志将报告提交给国务院,11日下午国务院就召开会议批准了二外的成立,并且要求尽快定下校名及院系。
周总理对二外是非常关心的,我们学校的校名是总理亲自起的,总理还对我们的办学思路提出详细的要求:要有很好的校风,有很好的积极性,我们学的外语要非常务实。二外从筹备到开学仅用了半年时间,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尤其是周总理的关怀。
这就是二外的开始。
“我们这个学校很特别”
陈毅老总说搞这个学校要一气呵成,九月份就要开学,所以筹备时间很紧。
当时我们去一些学校要老师,主要是去北大和北外。当时北外的副院长李丽华很坦率地跟我们讲:“老师不能给,因为我们自己的师资就很紧张,但是我能保证把下一批毕业生里最好的全部给你们二外。”后来北外就把诸如戚文琴、朱正这批毕业生全给了我们,把所有语种最好的学生都给了我们。除此之外,当时的新华社外文干学校的师资是非常强的,他们之中有很多翻译界的佼佼者,比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译者董乐山、《巴黎圣母院》的译者管震湖,这些人来到了我们二外。所以刚开始,我们二外的师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有外语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有各个地方来的老师,还有一部分是解放军。当时有句话叫做“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看,全国人民学解放军”,所以我们那阵来了大批的解放军干部,当时所有的系主任全是解放军。
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来的,学校办起来了,但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校址。三月份开始筹办,九月份开学,哪里有校址啊!这时候又是周总理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他把这个事情交给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周荣鑫同志,周荣鑫同志就把煤炭部的一个学校的所在地给了我们,很大的一块地方,包括现在广院(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址都是它的。这些都是为了让二外能够在九月份开学。
当时总理给我们取校名说就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育部的刘副部长说叫“第二”好像不怎么好。总理说第二有什么不好,巴黎有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还
2007/10/29 5:50:56
7楼
学校在成立之初,举行了两个开学典礼。第一个是在10月22号,陈毅副总理那天亲自参加,讲了三个多小时,谈了许多实质性问题。陈老总先讲的是国际问题,那个时候赫鲁晓夫刚下台,中国刚引爆了原子弹;然后他讲了外语教学问题,讲得非常好。他第一个先讲为什么要办外语学校,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他说的非常有意思的。陈老总说:“要把这个学校办成为一个党校式的学校。对学生,□□上要用高标准要求”。第二个说,光有□□还不行,业务一定要上去。他用飞行员打了个比方,说如果□□不好,你把飞机开到□□去了,如果业务不好,你飞机开上去掉下来了,都不行。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事。
学校在成立之初,举行了两个开学典礼。第一个是在10月22号,陈毅副总理那天亲自参加,讲了三个多小时,谈了许多实质性问题。陈老总先讲的是国际问题,那个时候赫鲁晓夫刚下台,中国刚引爆了原子弹;然后他讲了外语教学问题,讲得非常好。他第一个先讲为什么要办外语学校,到现在为止我还是认为他说的非常有意思的。陈老总说:“要把这个学校办成为一个党校式的学校。对学生,□□上要用高标准要求”。第二个说,光有□□还不行,业务一定要上去。他用飞行员打了个比方,说如果□□不好,你把飞机开到□□去了,如果业务不好,你飞机开上去掉下来了,都不行。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事。
签名档
反思思想
2007/10/29 23:45:49
8楼
陈老总的报告里对于外语学习,讲了非常多的理论。他特别讲要学外语,一定要奋发图强。他说,学外语你可以糊弄,但要真正要学好,要花深工夫。陈老总特别讲到1945年党的七大的时候,毛主席强调外语翻译是理论工作。要学外语,一定要课内与课外结合,书本和社会结合,要有实践。陈老总主张学外语的学生平时适当的时候都要说外语。他还讲了一系列关于学外语的问题,说得非常具体,比如要学外语,不但要学□□,还要学文学,至少要掌握3000个单词等。这个报告后来被教育部作为文件下发。
陈毅的讲话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影响的,这是我们二外后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我们将他的讲话概括成三句话: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五会并举。就是说,听、说、读、写、译都要管。我们搞“听说领先”是全国有名的,所以我们学校的外语口语搞得相当不错。我们有非常好的老师,非常刻苦的学生,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二外是个相当不错的学校。
“我们是总理的学校”
周总理是我国伟大的□□□之一,就像《人民日报》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时说的一句话,他是真正的人民的公仆。二外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总理对我们学校的关心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筹建工作,他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保护我们学校的。
“蹲点”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是很理解。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周总理“蹲点”的学校就是二外。1966年7月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周总理一连五天来到二外。他第一次来到学校是早晨五点钟,那次他看大字报还是用手电看。陪同他来的两个同志说,那天总理是一夜未睡,来之前还给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写了信。
学生们怎么也想不到周总理会来,总理只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大家不要对外说总理到这里来了。总理诚恳地说:“我到你们这来看‘大字报’,来跟你们学习,来了解情况,希望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周总理在二外的很多事情对同学们的教育太大了。那些非常小的事情却让人不能忘怀。当时有个学生叫贝璐瑛,她的父亲曾经做过周总理的秘书,所以她对总理的感情很特殊。因此当她见到总理时,她很激动,在给总理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倒在了外边,周总理的衣服也沾上了一点水。后来,就有人写大字报攻击贝璐瑛说:“贝主席(贝璐瑛当时为学校革委会副主席),你对工作组特别好,你对周总理很怠慢,倒水的时候把周总理的衣服都倒湿了。”后来总理看到这张大字报,亲自为她解围说:“她给我倒水嘛,她怎么看
陈老总的报告里对于外语学习,讲了非常多的理论。他特别讲要学外语,一定要奋发图强。他说,学外语你可以糊弄,但要真正要学好,要花深工夫。陈老总特别讲到1945年党的七大的时候,毛主席强调外语翻译是理论工作。要学外语,一定要课内与课外结合,书本和社会结合,要有实践。陈老总主张学外语的学生平时适当的时候都要说外语。他还讲了一系列关于学外语的问题,说得非常具体,比如要学外语,不但要学□□,还要学文学,至少要掌握3000个单词等。这个报告后来被教育部作为文件下发。
陈毅的讲话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影响的,这是我们二外后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我们将他的讲话概括成三句话: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五会并举。就是说,听、说、读、写、译都要管。我们搞“听说领先”是全国有名的,所以我们学校的外语口语搞得相当不错。我们有非常好的老师,非常刻苦的学生,非常先进的教学理念,二外是个相当不错的学校。
“我们是总理的学校”
周总理是我国伟大的□□□之一,就像《人民日报》在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时说的一句话,他是真正的人民的公仆。二外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总理对我们学校的关心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筹建工作,他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保护我们学校的。
“蹲点”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是很理解。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周总理“蹲点”的学校就是二外。1966年7月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周总理一连五天来到二外。他第一次来到学校是早晨五点钟,那次他看大字报还是用手电看。陪同他来的两个同志说,那天总理是一夜未睡,来之前还给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写了信。
学生们怎么也想不到周总理会来,总理只给大家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大家不要对外说总理到这里来了。总理诚恳地说:“我到你们这来看‘大字报’,来跟你们学习,来了解情况,希望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周总理在二外的很多事情对同学们的教育太大了。那些非常小的事情却让人不能忘怀。当时有个学生叫贝璐瑛,她的父亲曾经做过周总理的秘书,所以她对总理的感情很特殊。因此当她见到总理时,她很激动,在给总理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倒在了外边,周总理的衣服也沾上了一点水。后来,就有人写大字报攻击贝璐瑛说:“贝主席(贝璐瑛当时为学校革委会副主席),你对工作组特别好,你对周总理很怠慢,倒水的时候把周总理的衣服都倒湿了。”后来总理看到这张大字报,亲自为她解围说:“她给我倒水嘛,她怎么看
2007/10/30 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