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音简介:12.音调
浏览量:1217 回帖数:0
1楼
音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音调指的是像汉语这样,在同一个音节内发生各种
音的高低变化,用来表义。如“看”字读作平声和读作去声时含义就不同。最广义的音
调概念包括英语那样的重音,大多数情况下不表义。处于两者之间的是像日语那样,有
音的高低概念,对表义有一定影响,但是较简单的。梵语的音调是类似日语那样的,但
是稍复杂一点。
梵语有三种声调(svara, tone):高声调(uda-tta, raised),低声调(anuda-tta, not
raised)和变声调(svarita, moving tone)。其中变声调是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结合,
其起始声调与之前的元音声调相同。在吠陀经中,梵文上是有音调符号的,而古典梵文
里却并不标注音调符号。
另外还有一种读梵语的方式,叫做单一声调(ekas/ruti, neutral),就是像念经那样,
所有的发音都用同一个声高读出来。另外要注意的是梵语里没有英语那样的重音,也就
是说,所有发音的力度没有很明显的强弱之分。
音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音调指的是像汉语这样,在同一个音节内发生各种
音的高低变化,用来表义。如“看”字读作平声和读作去声时含义就不同。最广义的音
调概念包括英语那样的重音,大多数情况下不表义。处于两者之间的是像日语那样,有
音的高低概念,对表义有一定影响,但是较简单的。梵语的音调是类似日语那样的,但
是稍复杂一点。
梵语有三种声调(svara, tone):高声调(uda-tta, raised),低声调(anuda-tta, not
raised)和变声调(svarita, moving tone)。其中变声调是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结合,
其起始声调与之前的元音声调相同。在吠陀经中,梵文上是有音调符号的,而古典梵文
里却并不标注音调符号。
另外还有一种读梵语的方式,叫做单一声调(ekas/ruti, neutral),就是像念经那样,
所有的发音都用同一个声高读出来。另外要注意的是梵语里没有英语那样的重音,也就
是说,所有发音的力度没有很明显的强弱之分。
2014/11/19 4: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