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音简介:10.复合辅音
浏览量:1459 回帖数:0
1楼
在梵语中,元音字母只会出现在词首,而接在辅音之后的元音就会用元音符号表示。两
个单词组合时,若前一个单词词尾为辅音且后一个单词词首为元音,那么这两个音也会
组合起来。
有一些词会以辅音结尾,这种结尾的辅音被称作纯辅音(halanta, ending in a
consonant),其梵语名称的原意就是指以辅音结尾。比如单纯的 k 就被称作 halanta
ka。注意在称呼辅音字母的时候都是加上元音 a 的。
在梵文里,纯辅音用一个辅音字母下面的斜线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作停止符(vira-
ma, stop),意即以辅音停止。词尾的辅音会用停止符表示,但是词中的辅音就不用停止
符表示,而是通过复合辅音的方式来表示。
复合辅音的概念应该不难理解。连续的几个辅音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辅音群,就是复
合辅音。如英语 break 中的 br,clean 中的 cl,spring 中的 spr,都可以认为是复
合辅音。梵语中复合辅音(sam.yoga, conjunct consonant)也是一样的。不过由于梵语
辅音的数量较多,且梵文的写法比较特别,所以梵语里的复合辅音要复杂得多。
构成复合辅音的各个语音元素中没有元音,也就是说气流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受到阻
碍的。当复合辅音较长的时候,发音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了。不过据说梵语的语速比较
慢,所以舌位和唇型不用很快地变化。而且在实际使用的复合辅音中,很多都有连续的
两个或三个音使用同样舌位的情况。也就是说,保持舌位不变,靠发音方式的改变就可
以发出复合辅音来。梵语里实际存在的复合辅音的最大长度为五,即由五个辅音组成。
比如 ka-rtsnya 这个词,中间就有一个复合辅音 rtsny。可以看到,t, s 和 n 的舌位
是一样的。
另外在梵语里,相同的辅音结合也可以成为复合辅音。如 tta,在发音的时候就要把两
个 t 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这里的 tt 要像英语 it takes 里的两个 t 那样发音,
而不是 better 里的双写 t 那样发音。或者说发音有点像日语里的促音。其实拉丁语中
双写辅音字母也是这样发音的,像 mitto。
梵文里复合辅音的写法是由辅音字母经过一定的变形然后写在一起得到的,具体的方式
在此就不赘述了。唯独有两个复合辅音的写法和构成它们的辅音很不一样,这两个复合
辅音分别是 ks.a 和 jn~a。它们写法上的特殊性也反映了它们发音的特殊性。
其他复合辅音都可以认为是单纯地把构成它的各个辅音按顺序连起来读,而 ks.a 和
jn~a 却不同。在复合辅音 ks.a 中,第一个辅音 k 的舌位会偏向 s. 的舌位,亦即卷
舌。从卷舌的位置开始阻碍气流,然后让气流冲出来,再发 s. 的音,就可以了。要点
就是这个复合辅音发音过程中不用移动舌位。复合辅音 jn~ 中的 j 会受后面的 n~ 影
响而鼻音化,这个复合辅音的发音类似于一个鼻音化的 i 和辅音 n~ 的组合。实际上
jn~ 从发音上来说是一个辅音,而不是两个辅音的结合。
在梵语中,元音字母只会出现在词首,而接在辅音之后的元音就会用元音符号表示。两
个单词组合时,若前一个单词词尾为辅音且后一个单词词首为元音,那么这两个音也会
组合起来。
有一些词会以辅音结尾,这种结尾的辅音被称作纯辅音(halanta, ending in a
consonant),其梵语名称的原意就是指以辅音结尾。比如单纯的 k 就被称作 halanta
ka。注意在称呼辅音字母的时候都是加上元音 a 的。
在梵文里,纯辅音用一个辅音字母下面的斜线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作停止符(vira-
ma, stop),意即以辅音停止。词尾的辅音会用停止符表示,但是词中的辅音就不用停止
符表示,而是通过复合辅音的方式来表示。
复合辅音的概念应该不难理解。连续的几个辅音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辅音群,就是复
合辅音。如英语 break 中的 br,clean 中的 cl,spring 中的 spr,都可以认为是复
合辅音。梵语中复合辅音(sam.yoga, conjunct consonant)也是一样的。不过由于梵语
辅音的数量较多,且梵文的写法比较特别,所以梵语里的复合辅音要复杂得多。
构成复合辅音的各个语音元素中没有元音,也就是说气流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受到阻
碍的。当复合辅音较长的时候,发音就会变得比较困难了。不过据说梵语的语速比较
慢,所以舌位和唇型不用很快地变化。而且在实际使用的复合辅音中,很多都有连续的
两个或三个音使用同样舌位的情况。也就是说,保持舌位不变,靠发音方式的改变就可
以发出复合辅音来。梵语里实际存在的复合辅音的最大长度为五,即由五个辅音组成。
比如 ka-rtsnya 这个词,中间就有一个复合辅音 rtsny。可以看到,t, s 和 n 的舌位
是一样的。
另外在梵语里,相同的辅音结合也可以成为复合辅音。如 tta,在发音的时候就要把两
个 t 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这里的 tt 要像英语 it takes 里的两个 t 那样发音,
而不是 better 里的双写 t 那样发音。或者说发音有点像日语里的促音。其实拉丁语中
双写辅音字母也是这样发音的,像 mitto。
梵文里复合辅音的写法是由辅音字母经过一定的变形然后写在一起得到的,具体的方式
在此就不赘述了。唯独有两个复合辅音的写法和构成它们的辅音很不一样,这两个复合
辅音分别是 ks.a 和 jn~a。它们写法上的特殊性也反映了它们发音的特殊性。
其他复合辅音都可以认为是单纯地把构成它的各个辅音按顺序连起来读,而 ks.a 和
jn~a 却不同。在复合辅音 ks.a 中,第一个辅音 k 的舌位会偏向 s. 的舌位,亦即卷
舌。从卷舌的位置开始阻碍气流,然后让气流冲出来,再发 s. 的音,就可以了。要点
就是这个复合辅音发音过程中不用移动舌位。复合辅音 jn~ 中的 j 会受后面的 n~ 影
响而鼻音化,这个复合辅音的发音类似于一个鼻音化的 i 和辅音 n~ 的组合。实际上
jn~ 从发音上来说是一个辅音,而不是两个辅音的结合。
2014/11/20 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