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法简介:7.简单句

楼主

cyd [离线]

1★☆☆☆☆

发帖数:112 积分397
1楼

之前已经举了一些简单句的例子了。通过格可以判断出名词在句子里的成分,所以利用
很有限的单词,也可以造出含义相对复杂的句子,比如:
  ba-le phala-ni narasya vr.ks.a-t labhete
这里 labh 是“取得”的意思,其词尾变化方式和之前的 ni-(带领)相同。这个句子
的意思就是:
  两个女孩从一个人的树上摘果子
  The two girls get fruits from the man’s tree.

在这里给出一些基础的动词,会给出词根(dha-tu)和初人称单数现在时形式:
  gam   gacchati  走  go
  ni-   nayate   引导 lead
  labh  labhate   取得 take, get
  vad   vadati   说  speak
  vah   vahati   搬运 carry
  stha-  tis.t.hati 站  stand
上面这些词中,初人称单数现在时以 ati 结尾的动词变化方式和 tis.t.hati 相同,
以 ate 结尾的变化方式和 nayate 相同。试试看解读下面这个句子?
  narau vr.ks.a-n.a-m phala-ni as/vam labhete
从头开始看,narau 是 nara 的双数第一格或第二格,vr.ks.a-n.a-m 是 vr.ks.a 的复
数第六格,phala-ni 是 phala 的复数第一格或第二格,as/vam 是 as/va 的单数第二
格。最后的动词使 labh 的初人称双数形式,所以可以确定同样为双数的 narau 是主
语,那么 phala-ni 就是第二格。再加上一些逻辑判断,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
  两个人摘了树上的果子放到一匹马身上
从中文看不出数的概念,那么还是用英文:
  The two men take the fruits of the trees to the horse.
这样看起来就清楚多了。

对等的成分可以用连词 ca 来连接,如:
  vr.ks.au gaccha-mi ca phala-ni labhe
  我去两棵树那里摘果子
  I go to the two trees and get the fruits.
这里 vr.ks.au gaccha-mi 和 phala-ni labhe 分别可以单独成句,中间用 ca 连接表
示两句复合,同时表示与一个动作相关的名词的作用范围结束。上句中,ca 之前的名
词 vr.ks.au 和之后的动词 labhe 就没有关系,phala-ni 和 gaccha-mi 也没有关系。

如果要表示名词或动词的并列,应该在列出并列的名词或动词之后加 ca,如:
  narah. ba-la- ca vr.ks.es.u as/va-bhya-m gacchatah.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孩骑马去了树林里
  The man and the girl go among the trees by horse.
这里假设他们一人骑一匹马,所以 as/va 要用双数第三格。而主语 narah. ba-la- ca 
是两个人,所以动词要用初人称双数。数、格和人称能体现出一些微妙的语感。要是上
句变成:
  narah. ba-la- ca vr.ks.es.u as/vena gacchatah.
仅替换了一个词,就能表现出他们同乘一匹马去的含义了。

2014/11/22 22:39:53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