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法简介:4.第一格和第二格

楼主

苏小苏7094 [离线]

1★☆☆☆☆

发帖数:126 积分439
1楼

格代表了名词在句中的成分,与很多语言中的概念相同。梵语中的格有7种,也有一说是
8种(加上呼格)。除呼格外,其他7种格都是用序数词表示的,它们和其他语言里的格
都可以对应起来。

第一格(prathama-, first)就是主格(nominative),代表动作的主体,亦即简单句的主
语。如下句:
  narah. tis.t.hati  一个人站立
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主语。要注意的是,主语的数和人称要和动词一致。

第二格(dviti-ya-, second)相当于受格(accusative),代表动作的对象,或是移动的目
的地。之前提到的名词 nara 的第二格各数形式为:
       单数   双数   复数
  第二格  naram  narau  nara-n
另外,还有一些与 nara 的词尾变化方式一样的名词,比如 as/va, vr.ks.a,分别是
“马”和“树”的意思。
  as/va    单数      双数      复数
  第一格    as/vah.     as/vau     as/va-h.
  第二格    as/vam     as/vau     as/va-n
  vr.ks.a   单数      双数      复数
  第一格   vr.ks.ah.    vr.ks.au    vr.ks.a-h.
  第二格   vr.ks.am    vr.ks.au    vr.ks.a-n
再给出一个动词:
         单数      双数      复数
  初人称   nayate     nayete     nayante
  中人称   nayase     nayethe     nayadhve
  末人称   naye      naya-vahe    naya-mahe
这个动词是“引导”“带领”的意思,其词根是 ni-。用这些单词就可以表达这样的意
思:
  narah. as/vam vr.ks.am nayate
通过格词尾可以看出,narah. 是主语,而 as/vam 和 vr.ks.am 同为第二格。这里 
as/vam 是动作的对象,而 vr.ks.am 是目的地。全句就是:
  一个人牵着一匹马来到一棵树旁
或者用英语写:
  The man leads the horse to the tree.
注意梵语里没有冠词,所以这里的名词是泛指还是特指只能通过上下文来判断。

由于梵语里的名词通过格词尾表示它在句中的成分,所以梵语句子的语序并不严格。不
过梵语句子一般都是把主语放在最前面,而把动词放在最后,看起来有些像日语。而在
诗歌里,为了押韵,就可以自由调整语序。

2014/11/24 10:18:42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