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语音简介:4.“十六力”
浏览量:1116 回帖数:0
1楼
除了这十四个元音以外,梵语中还有两个特殊发音:m. 和 h.。有时也写成 am. 和
ah.。十四个元音加上这两个音被称作十六种ma-tr.ka-,或是s/akti(力量、能量之
意)。m. 音被称作 anusva-ra,原意是“后音”。它的是接在元音之后的鼻音,不管之前
的元音如何,只要在发完元音之后从鼻子里出气,发出一个音就好。不过在和后面的字
母结合时,这个音有时会变成相应的辅音。h. 音叫做 visarga,或是 visarjani-ya,
原意是“创造”。h. 也是接在元音后的,它的发音方式是从口中呼气,但不带动声带震
动。保持之前元音的口形,呼一口气,就是 h. 音。它听起来有点像 h,“喝”,但是气
流很轻。根据之前的元音不同,这个音听起来也不一样。比如 ah. 听起来像是 aha,而
uh. 听起来就像是 ufu。
严格来说,m. 和 h. 两个音不能算作梵文字母。它们只是放在元音后面的发音符号,用
来表示发音的结合规则。但是在字典里它们仍然要遵从一个排列顺序。梵文的“十六力”
排列顺序如下:
a, a-, i, i-, u, u-, r., r.-, l., l.-, e, ai, o, au, am., ah.
因为 m. 和 h. 没有单独的发音,所以在表示的时候要在前面加上 a。
梵语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然后通过中国传入日本。为了解读梵语,一种名叫悉云学
(si-ddham.)的学科诞生了。悉云学里把梵语的元音分为十二种,缺席的应该是 l. 和
l.-,因为它们在文献中很少见。密宗里有一个符号,左边看起来像是3,右边有一个尾
巴,上面还有一个点和一个月牙形。这个字读作 aum.(或 om.,或 om,未看到统一说
法),其实就是梵语的第一个元音 a 和最后一个元音 au 再加上 m. 组合成的。它代表
了密宗的语言观。a是开口音,代表万物的本源,而 u 是闭口音,代表一切的终结,而
这个终结表示的是对万物的理解。它们合起来表示人对世界的认识,也表示涅磐之意。
日语五十音图的排列据说也受到梵语的影响。为什么要按 a,i,u,e,o 的顺序排列,而不
是 a,o,e,i,u 呢?梵语不就是这么排列的么。为什么 e 的长音写 i,o 的长音写 u
呢?这跟梵语里的语音结合规则也是对应的。
除了这十四个元音以外,梵语中还有两个特殊发音:m. 和 h.。有时也写成 am. 和
ah.。十四个元音加上这两个音被称作十六种ma-tr.ka-,或是s/akti(力量、能量之
意)。m. 音被称作 anusva-ra,原意是“后音”。它的是接在元音之后的鼻音,不管之前
的元音如何,只要在发完元音之后从鼻子里出气,发出一个音就好。不过在和后面的字
母结合时,这个音有时会变成相应的辅音。h. 音叫做 visarga,或是 visarjani-ya,
原意是“创造”。h. 也是接在元音后的,它的发音方式是从口中呼气,但不带动声带震
动。保持之前元音的口形,呼一口气,就是 h. 音。它听起来有点像 h,“喝”,但是气
流很轻。根据之前的元音不同,这个音听起来也不一样。比如 ah. 听起来像是 aha,而
uh. 听起来就像是 ufu。
严格来说,m. 和 h. 两个音不能算作梵文字母。它们只是放在元音后面的发音符号,用
来表示发音的结合规则。但是在字典里它们仍然要遵从一个排列顺序。梵文的“十六力”
排列顺序如下:
a, a-, i, i-, u, u-, r., r.-, l., l.-, e, ai, o, au, am., ah.
因为 m. 和 h. 没有单独的发音,所以在表示的时候要在前面加上 a。
梵语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然后通过中国传入日本。为了解读梵语,一种名叫悉云学
(si-ddham.)的学科诞生了。悉云学里把梵语的元音分为十二种,缺席的应该是 l. 和
l.-,因为它们在文献中很少见。密宗里有一个符号,左边看起来像是3,右边有一个尾
巴,上面还有一个点和一个月牙形。这个字读作 aum.(或 om.,或 om,未看到统一说
法),其实就是梵语的第一个元音 a 和最后一个元音 au 再加上 m. 组合成的。它代表
了密宗的语言观。a是开口音,代表万物的本源,而 u 是闭口音,代表一切的终结,而
这个终结表示的是对万物的理解。它们合起来表示人对世界的认识,也表示涅磐之意。
日语五十音图的排列据说也受到梵语的影响。为什么要按 a,i,u,e,o 的顺序排列,而不
是 a,o,e,i,u 呢?梵语不就是这么排列的么。为什么 e 的长音写 i,o 的长音写 u
呢?这跟梵语里的语音结合规则也是对应的。
2014/12/1 22: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