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欧语的格与日语的格助词
浏览量:596 回帖数:0
1楼
印欧语的格与日语的格助词
前些天回到合肥与人聚会的时候,没想到讨论到了正经却有趣的问题。那是wolfgan
g发起的话题,说到日语里的"格"。他觉得日语里的九种格助词与印欧语里的"格"是有对
应关系的,虽然印欧语里的格似乎没有那么丰富。不过因为在座的人对印欧语的了解有
限,所以没能讨论下去。
的确,德语里的四格都能与日语里的格助词形成对应,而俄语中多出来的格也能在
日语中找到投影。刚才问俄语的格就是想要了解一下对应的关系。但是,最后的溯源还
是要回到拉丁语,而且据说拉丁语和梵语在格的种类上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只看拉丁语
好了。
首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现代日语里的九个基本格助词:
1. が 表示主格、从属关系等
2. の 表示从属关系、同位语等
3. を 表示对象、目的、动作的场所等
4. に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以及被动句中的动作施与者等
5. へ 表示动作的方向、目的等
6. と 表示并列关系、引用和状态修饰等
7. より 表示动作的起点/经过/手段、比较的基准点、以及范围等
8. から 表示动作的起点/经过/手段、时间的起点等
9. にて/で 表示场所/时间/手段/材料/理由/状态,以及对比主格等
其中某些个格助词的用法间有一定的重叠,所以应当按用法来给格分类。
那么我们来看看印欧语。大家知道,日语属于黏着语,靠助词来区分词语在句中的
成分。而印欧语是屈折语,它们靠什么来区分呢?靠词语本身的形式变化。
先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英语。英语是印欧语中最简单的语言之一,从格的角度来说
,英语里只保留了某些代词的格变化,而且只有三格,比如:
I(主格) me(宾格) my(所有格)
而一般名词在作主语和作宾语时形式相同,在表示所有格时也只要加''s。所以英语
的格变化相当简单。
再来看看相对复杂的德语。德语有四格,虽然语法上称作第一格到第四格,但是NGD
A那种说法无疑更能表现这四格的本质。德语的名词代词的格就能表现出屈折语的特点,
即通过词形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格。先来看看这个:
Ich mein mir mich
这是代词"我"的四格。一般名词的格则通过冠词或代词来表现,比如阳性名词前的"
我的":
mein meines meinem meinen
这样用来表示"我的"修饰的名词的四格。刚开始不理解的时候,就看不懂"Der
Ring des Nibelungen"这样看起来只有名词的短语。理解了格的概念后,才顺利把它在
脑中映射为"The ring of Nibelungen"。
但是,这些现代的印欧语言中的格都源于拉丁语。我们进入正题,来看看拉丁语的
格,同时对比一下它们和日语中格助词的对应关系吧。
拉丁语有七个格,分别是:
1. 主格(nominative case)
2. 属格(genitive case)
3. 与格(dative case)
4. 受格(accusative case)
5. 夺格(ablative case)
6. 呼格(vocative case)
7. 地格(locative case)
其中前四格就演变成了德语的四格(Nominativ, Genitiv, Dativ, Akkusativ)。
那么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七格。
1. 最容易理解的主格,在名词和代词用作主语/表语的时候,要使用主格形式。这
一格对应日语里的が(主格),但是日语中没有表语的概念。
2. 属格,主要表示从属关系,但不限于此。其使用方法分为:
2.1. 归属,相当于英语中的所有格。如pater pueri (the boy''s father)。这
种用法直接对应为日语的の。
2.2. 宾语属格,用来表示对应动作的宾语,如 amor pecuniae (the love of
money),在英语中则用介词of来表示(人称代词的情况下用所有格表示,名词的情况有
时也用名词衍生出的形容词表示),日语中则可以对应到へ和の复合成的格助词への,
如"あなたへの思い"。有时这个へ也可以省略,不过会造成歧义就是。
2.3. 原料属格,用来表示被修饰名词的成分,如 gladius ferri (iron
sword),英语中可以直接用名词来修饰,也可以用介词of表示(sword of iron),但是在
日语中同样对应到の(鉄の剣)。
2.4. 部分属格,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同样对应现代英语中的of。
2.5. 品质属格,用来表示被修饰名词的性质,如 regna magnae virtutis (a
queen of great courage)。日语里同样对应到の,如"緑の地球"。注意"緑""紫""金色"
等表示颜色的名词修饰其他名词时是用の,而不是用い和な。类似的名词也还有很多。
3. 与格,大致相当于英语中间接宾语的用法,当然了解德语的人就好理解很多。
拉丁语如 Puellae matribus flores dederunt. (The girls gave flowers to their
mothers.),在英语中则可以用介词to表示。这一格在日语中可以与に对应,"少女たち
は母に花をあげた。"此外还有以下两个用法。
3.1. 形容词连用,用于表示相似/友好/合适等含义及其相反含义时。英语中也
用to表示,如similar to, friendly to。牵强一点的说,日语中的"に合う""に似る"也
是に对应属格的证据。
3.2. 归属与格,在拉丁语中与sum(=英语be)搭配表示归属关系,如Quid est
nomen tibi? (What is the name to you? / What is your name?)。日语中有些情况下
也能看到用に表示这种用法的时候,如"この問題に答えがありません。"有时还会在に
后面加上系助词は,这种情况可能更多见些,"お前には関係ない!"
4. 受格,基本的用法就相当于英语中的宾格,而在日语中就对应到を。除基本用
法外,英语中是所有介词都要加宾格的,但拉丁语只有一部分介词要求与受格连用,所
以还是有不同的。另外受格还有以下用法:
4.1. 延续时空受格,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如 Saluit sex pedes.
(He jumped six feet.) 这种用法在日语的を用法中也可以看到,比如"空を飛ぶ",用
来指动作通过的地点/时间,也有延伸的概念。
4.2. 感叹受格,用于表示感叹,如 O me miserum! (Poor me!)。现代英语中还
可以看到woe is me, dear me这样的感叹。而日语呢?"なんてことを!"这种句子里的
を通常被看成间投助词,但是句中表感叹的を却也有格助词一说,如:
紫草(むらさき)のにほへる妹乎(ヲ)憎くあらば(万叶集.二一)
应该还是可以作为支持を与受格对应的证据的。
5. 夺格,这是一个复杂的格,用来表示名词间的各种关系,而在现代英语中都用
介宾结构来表达。夺格的用法很多,从功能上来说,有起点、分离、工具、被动等用法
,分别可以对应到日语中的に、で、から、より、の这些格助词。但是还有些用法是无
法找到对应的。
6. 呼格,在拉丁语中用作感叹。日语中没有对应的格助词,因为日语中表示感叹
是通过间投助词实现的,而间投助词在句中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现代印欧语大多失去了
这种呼格的曲折变化。
7. 地格,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对应到日语可以看作に和で。由于で是
にて转变而来的,而にて又源于に,所以基本可以把地格也和に对应起来。
综上所述,日语中的格助词与名词、代词构成的体言成分同样表现出类似印欧语的
格的概念,而格的种类可以视为拉丁语七格中除呼格外的六格。由于有格的概念,日语
句子的语序就比较自由。在作为句子核心的用言之前,各种成分的位置可以按照表达的
需要进行自由的调整。这一点也和印欧语有共通之处。英语的格概念相当弱,所以英语
句子的语序就很严格。这应该也是英语比较容易掌握的原因之一。
格概念的对应有助于机器翻译的实现。将句子成分中的名词性成分分解为各种格,
然后通过动词性成分确定各格名词间的关系,便可以较准确地解析出句子的含义。另外
,日语中还通过助动词和动词活用表现出"时态"概念,这与印欧语也有互通之处。所以
日语与印欧语的对译就会比较容易。但是日语语法中也有与汉语(或古汉语)相通的地
方,如系助词は,这种就是印欧语中没有的概念,而更接近于古汉语的"者"。
由此想到现代汉语。由于汉语是独立语,各语法成分没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在理
解上只能依靠语序来判断。感觉现代汉语的语法是模仿印欧语语法中语序的部分而定下
来的,但是缺少了格语法部分,现代汉语的语法便无法像印欧语那样严谨。虽然保留了
汉语的灵活性(我称之为汉语的"魂"^_^),但是在与印欧语和日语互译方面,却很麻烦
。印欧语和日语的长句子,不管有多长,只要"格"不乱,都可以很快理解。但是很长的
汉语句子却会带来问题。记得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就很不喜欢那种"西方化的汉语",
告诫我们写作文要避免使用长定语、长句,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抓住表达的重点。
顺便说一句,那位老师可是姚鼐的后人哦(^_^)
杂谈了这么多,差不多也该结束了。希望大家看完以后多少都能得到一点帮助,不
管是学日语的、学英语的、学德语的,还是单纯只是有兴趣的。我想我接触的还是少了
些,还是请法语、俄语和其他语言的学习者也来谈一谈吧。
参考资料:
1. 关于拉丁语的格,看的是这篇:
http://www.childeye.com/english/viewthread.php?tid=420&pid=554&sid=4038dda35a
663d72b8540633fe3c7f0b#pid554
2. 日语词典,用的是这个:
Microsoft/Shogakukan Bookshelf Basic Version 2.0
次回预告
暂无(-_-+) 不过想回到日语了。想要总结一下日语的系助词,这也算是一种特有的语法
现象。嗯,希望以后几天也能早早做完手头的活,实在不行就压榨小弟(^_^)
印欧语的格与日语的格助词
前些天回到合肥与人聚会的时候,没想到讨论到了正经却有趣的问题。那是wolfgan
g发起的话题,说到日语里的"格"。他觉得日语里的九种格助词与印欧语里的"格"是有对
应关系的,虽然印欧语里的格似乎没有那么丰富。不过因为在座的人对印欧语的了解有
限,所以没能讨论下去。
的确,德语里的四格都能与日语里的格助词形成对应,而俄语中多出来的格也能在
日语中找到投影。刚才问俄语的格就是想要了解一下对应的关系。但是,最后的溯源还
是要回到拉丁语,而且据说拉丁语和梵语在格的种类上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只看拉丁语
好了。
首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现代日语里的九个基本格助词:
1. が 表示主格、从属关系等
2. の 表示从属关系、同位语等
3. を 表示对象、目的、动作的场所等
4. に 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以及被动句中的动作施与者等
5. へ 表示动作的方向、目的等
6. と 表示并列关系、引用和状态修饰等
7. より 表示动作的起点/经过/手段、比较的基准点、以及范围等
8. から 表示动作的起点/经过/手段、时间的起点等
9. にて/で 表示场所/时间/手段/材料/理由/状态,以及对比主格等
其中某些个格助词的用法间有一定的重叠,所以应当按用法来给格分类。
那么我们来看看印欧语。大家知道,日语属于黏着语,靠助词来区分词语在句中的
成分。而印欧语是屈折语,它们靠什么来区分呢?靠词语本身的形式变化。
先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英语。英语是印欧语中最简单的语言之一,从格的角度来说
,英语里只保留了某些代词的格变化,而且只有三格,比如:
I(主格) me(宾格) my(所有格)
而一般名词在作主语和作宾语时形式相同,在表示所有格时也只要加''s。所以英语
的格变化相当简单。
再来看看相对复杂的德语。德语有四格,虽然语法上称作第一格到第四格,但是NGD
A那种说法无疑更能表现这四格的本质。德语的名词代词的格就能表现出屈折语的特点,
即通过词形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格。先来看看这个:
Ich mein mir mich
这是代词"我"的四格。一般名词的格则通过冠词或代词来表现,比如阳性名词前的"
我的":
mein meines meinem meinen
这样用来表示"我的"修饰的名词的四格。刚开始不理解的时候,就看不懂"Der
Ring des Nibelungen"这样看起来只有名词的短语。理解了格的概念后,才顺利把它在
脑中映射为"The ring of Nibelungen"。
但是,这些现代的印欧语言中的格都源于拉丁语。我们进入正题,来看看拉丁语的
格,同时对比一下它们和日语中格助词的对应关系吧。
拉丁语有七个格,分别是:
1. 主格(nominative case)
2. 属格(genitive case)
3. 与格(dative case)
4. 受格(accusative case)
5. 夺格(ablative case)
6. 呼格(vocative case)
7. 地格(locative case)
其中前四格就演变成了德语的四格(Nominativ, Genitiv, Dativ, Akkusativ)。
那么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七格。
1. 最容易理解的主格,在名词和代词用作主语/表语的时候,要使用主格形式。这
一格对应日语里的が(主格),但是日语中没有表语的概念。
2. 属格,主要表示从属关系,但不限于此。其使用方法分为:
2.1. 归属,相当于英语中的所有格。如pater pueri (the boy''s father)。这
种用法直接对应为日语的の。
2.2. 宾语属格,用来表示对应动作的宾语,如 amor pecuniae (the love of
money),在英语中则用介词of来表示(人称代词的情况下用所有格表示,名词的情况有
时也用名词衍生出的形容词表示),日语中则可以对应到へ和の复合成的格助词への,
如"あなたへの思い"。有时这个へ也可以省略,不过会造成歧义就是。
2.3. 原料属格,用来表示被修饰名词的成分,如 gladius ferri (iron
sword),英语中可以直接用名词来修饰,也可以用介词of表示(sword of iron),但是在
日语中同样对应到の(鉄の剣)。
2.4. 部分属格,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同样对应现代英语中的of。
2.5. 品质属格,用来表示被修饰名词的性质,如 regna magnae virtutis (a
queen of great courage)。日语里同样对应到の,如"緑の地球"。注意"緑""紫""金色"
等表示颜色的名词修饰其他名词时是用の,而不是用い和な。类似的名词也还有很多。
3. 与格,大致相当于英语中间接宾语的用法,当然了解德语的人就好理解很多。
拉丁语如 Puellae matribus flores dederunt. (The girls gave flowers to their
mothers.),在英语中则可以用介词to表示。这一格在日语中可以与に对应,"少女たち
は母に花をあげた。"此外还有以下两个用法。
3.1. 形容词连用,用于表示相似/友好/合适等含义及其相反含义时。英语中也
用to表示,如similar to, friendly to。牵强一点的说,日语中的"に合う""に似る"也
是に对应属格的证据。
3.2. 归属与格,在拉丁语中与sum(=英语be)搭配表示归属关系,如Quid est
nomen tibi? (What is the name to you? / What is your name?)。日语中有些情况下
也能看到用に表示这种用法的时候,如"この問題に答えがありません。"有时还会在に
后面加上系助词は,这种情况可能更多见些,"お前には関係ない!"
4. 受格,基本的用法就相当于英语中的宾格,而在日语中就对应到を。除基本用
法外,英语中是所有介词都要加宾格的,但拉丁语只有一部分介词要求与受格连用,所
以还是有不同的。另外受格还有以下用法:
4.1. 延续时空受格,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延续,如 Saluit sex pedes.
(He jumped six feet.) 这种用法在日语的を用法中也可以看到,比如"空を飛ぶ",用
来指动作通过的地点/时间,也有延伸的概念。
4.2. 感叹受格,用于表示感叹,如 O me miserum! (Poor me!)。现代英语中还
可以看到woe is me, dear me这样的感叹。而日语呢?"なんてことを!"这种句子里的
を通常被看成间投助词,但是句中表感叹的を却也有格助词一说,如:
紫草(むらさき)のにほへる妹乎(ヲ)憎くあらば(万叶集.二一)
应该还是可以作为支持を与受格对应的证据的。
5. 夺格,这是一个复杂的格,用来表示名词间的各种关系,而在现代英语中都用
介宾结构来表达。夺格的用法很多,从功能上来说,有起点、分离、工具、被动等用法
,分别可以对应到日语中的に、で、から、より、の这些格助词。但是还有些用法是无
法找到对应的。
6. 呼格,在拉丁语中用作感叹。日语中没有对应的格助词,因为日语中表示感叹
是通过间投助词实现的,而间投助词在句中又有一定的独立性。现代印欧语大多失去了
这种呼格的曲折变化。
7. 地格,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对应到日语可以看作に和で。由于で是
にて转变而来的,而にて又源于に,所以基本可以把地格也和に对应起来。
综上所述,日语中的格助词与名词、代词构成的体言成分同样表现出类似印欧语的
格的概念,而格的种类可以视为拉丁语七格中除呼格外的六格。由于有格的概念,日语
句子的语序就比较自由。在作为句子核心的用言之前,各种成分的位置可以按照表达的
需要进行自由的调整。这一点也和印欧语有共通之处。英语的格概念相当弱,所以英语
句子的语序就很严格。这应该也是英语比较容易掌握的原因之一。
格概念的对应有助于机器翻译的实现。将句子成分中的名词性成分分解为各种格,
然后通过动词性成分确定各格名词间的关系,便可以较准确地解析出句子的含义。另外
,日语中还通过助动词和动词活用表现出"时态"概念,这与印欧语也有互通之处。所以
日语与印欧语的对译就会比较容易。但是日语语法中也有与汉语(或古汉语)相通的地
方,如系助词は,这种就是印欧语中没有的概念,而更接近于古汉语的"者"。
由此想到现代汉语。由于汉语是独立语,各语法成分没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在理
解上只能依靠语序来判断。感觉现代汉语的语法是模仿印欧语语法中语序的部分而定下
来的,但是缺少了格语法部分,现代汉语的语法便无法像印欧语那样严谨。虽然保留了
汉语的灵活性(我称之为汉语的"魂"^_^),但是在与印欧语和日语互译方面,却很麻烦
。印欧语和日语的长句子,不管有多长,只要"格"不乱,都可以很快理解。但是很长的
汉语句子却会带来问题。记得我高中时候的语文老师就很不喜欢那种"西方化的汉语",
告诫我们写作文要避免使用长定语、长句,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抓住表达的重点。
顺便说一句,那位老师可是姚鼐的后人哦(^_^)
杂谈了这么多,差不多也该结束了。希望大家看完以后多少都能得到一点帮助,不
管是学日语的、学英语的、学德语的,还是单纯只是有兴趣的。我想我接触的还是少了
些,还是请法语、俄语和其他语言的学习者也来谈一谈吧。
参考资料:
1. 关于拉丁语的格,看的是这篇:
http://www.childeye.com/english/viewthread.php?tid=420&pid=554&sid=4038dda35a
663d72b8540633fe3c7f0b#pid554
2. 日语词典,用的是这个:
Microsoft/Shogakukan Bookshelf Basic Version 2.0
次回预告
暂无(-_-+) 不过想回到日语了。想要总结一下日语的系助词,这也算是一种特有的语法
现象。嗯,希望以后几天也能早早做完手头的活,实在不行就压榨小弟(^_^)
2015/1/24 4: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