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丁语及其演变 (zz from 黑潭)
浏览量:802 回帖数:0
1楼
http://bbs.rnrcn.com/dispbbs.asp?boardID=9&ID=1409&page=1
[原创]浅谈拉丁语及其演变
以下是本人在近期的一些学习心得或说总结,发上来共同学习探讨一下。同样的帖子也
发在了轩辕春秋(www.xycq.net)上面。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
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各语言都是屈折语;广泛利用词
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
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各语言包括:
日耳曼语族
西语支: 英语 德语 荷兰语 依地语 佛兰芒语 阿非利堪斯语 弗里西亚语 卢森堡语
北语支:(斯堪的纳维亚语支) 瑞典语 丹麦语 挪威语 冰岛语 法罗斯语
罗曼语族
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罗马尼亚语 加泰隆尼亚语(加泰隆語) 普罗旺斯
语 拉托—罗曼语 撒丁语 摩尔达维亚语
凯尔特语族
布里索尼语支 威尔士语 布列塔尼语
戈依迪利语支 爱尔兰语 苏格兰语
波罗的海语族
立陶宛语 拉托维亚语
斯拉夫语族
东语支 俄语 乌克兰语 白俄罗斯语
西语支 波兰语 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 索布语
南语支 保加利亚语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斯洛文尼亚语 马其顿语
印度-伊朗语族
伊朗语支 波斯语 普什图语 库尔德语 俾路支语 塔吉克语 奥塞梯语
印度语支 梵语 印地语 乌尔都语 孟加拉语 旁遮普语 马拉蒂语 古吉拉特语 比哈尔语
(比哈爾邦語)拉贾斯坦语 奥里亚语 阿萨姆语 克什米尔语 尼泊尔语 信德语 僧伽罗
语 比利语 吉普赛语 马尔代夫语
希腊语族
古希腊语 中古希腊语(拜占廷语) 希腊语(新希腊语)
阿尔巴尼亚语族
阿尔巴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族
亚美尼亚语
安纳托利亚语族(已灭绝)
吐火罗语族(已灭绝)
可见整个欧洲几乎都包括在了印欧语系之下,仅有的例外是芬兰和匈牙利。这个可以说
是阿提拉的功劳了。还有一个例外是巴斯克语,它至今都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
在语言学上英语是属于日耳曼语族的,和法语没有根本的联系。关于英语的发展过程,
可参阅维基百科的解释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8%AF%AD,这里就不
再多费口舌了。下面重点说一下拉丁语,毕竟它是影响最大的西方语言。
拉丁语
拉丁语是拉丁族的语言。该族最初定居在亚平宁半岛西部的拉丁地区(Latium),即罗
马城附近。前753年罗马城建立,该族便和其他几个共同居住在该地区的民族一起被称为
罗马人,他们所说的语言拉丁语也就成为了罗马人通用的语言。罗马人最初是弱小的,
国土仅限于拉丁地区。公元前3世纪开始罗马人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到公元前一世纪统一
了亚平宁半岛。在扩张的过程中,拉丁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语言而逐渐丰富了起来。到
公元一世纪,古典拉丁语形成,并正式定为罗马国家官方语言。从此直到18世纪,拉丁
语在欧洲还是公认的学术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书面语言,而且一直是天主教会的正式语
言。
为什么拉丁语有如此权威的地位呢?除了因为罗马教廷的缘故外,还因为古典拉丁语的
结构十分严谨,用拉丁文写就的文本不可能出现歧义的现象。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其中的
一个方面,那就是名词变格现象。今天的德语和俄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但是几种主要
的从拉丁语演变过来的语言(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中名词变格现象已经
消失了(仅在罗马尼亚语中有系统的保留),只留有一些痕迹。比如用在从句中的关系
代词what,在葡萄牙语中都是que,但是在法语中就有qui, que两种,前者用于关系代词
指代主语的情况,而后者用于指代直接宾语。
拉丁语是个综合语,复杂的屈折变化体系构成了拉丁语语法的主要部分。这些变化通常
使用在词尾添加后缀构成(外部屈折)或者变化词干的辅音或元音(内部屈折)。对于
名词、形容词和代词,这种变化叫做“格”,对于动词,叫做“变位”(conjugation)
。名词有六个格的区别,动词则有四种不同的变位法。名词的这六种形式是:
nominatívus“主格”(表示主语或表语)
genitívus“属格”(表示所有关系,同英语的所有格)
datívus “与格”(表示间接宾语或者其他间接语法意义)
accusatívus“宾格”(表示直接宾语,也叫对格)
ablatívus“夺格”(与一些前置词连用,或者独用以表示工具、手段)
vocatívus“呼格”(用于对某人称呼)
因为格变化已经表达了拉丁语的名词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因此拉丁语的词序高度自由
,并不遵守主-谓-宾的格式。 例如:父亲爱儿子,这句话在中文、英文、法文里,都只
能有一种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 但在拉丁文里,可以有六种语序,分别是:
Pater amat filium. Filium amat pater. Pater filium amat. Filium pater amat.
Amat pater filium. Amat filium pater. 这六句话意思一样。如果要表达“儿子爱父
亲”,则需要进行格变化。同样有6种语序表达这句话: Filius patrum amat. 其他语
序从略。
拉丁语名词有5种、形容词有两种变格法,每种变格法用不同的变格方式来区别上述六个
格。 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语气(直陈、虚拟、命令)和态(主动、被动)的区别。
拉丁语动词有四种不同的变位法,另外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动词。
兹举一例,演示拉丁语名词的变格。
Servus (仆人) (属于第二变格法) 单数: 主格:Servus, 属格Servi, 与格:Se
rvo, 宾格:Servum, 夺格: Servo, 呼格: Serve
复数主格:Servi, 属格:Servorum, 与格:Servis,宾格:Servos, 夺格:Servis, 呼
格:Servi
因为拉丁语名词变格规则复杂,所以当单单列举一个拉丁语名词的时候,要同时举出其
主格单数和属格单数的词尾形式。因为知道了这两个词尾,就知道了这个名词的所有变
化形式。比如说问“拉丁语的玫瑰花怎么说?”回答应该是“rosa, rosae”。根据这个
回答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玫瑰花这个词属于第一变格法。
至于名词的阴阳性,动词变位这两个现象在罗曼语族的各语言中都存在。这里就不多说
了。学习英语感到头痛的人,不妨去问一问学这些语言的人背动词变位的感受是什么。
英语的语法实在是太简单了。
下面以葡萄牙语为例,简单谈一下拉丁文向现代语言的演变过程。
从拉丁语到葡萄牙语
在罗马扩张到亚平宁半岛以外的欧洲之前,整个欧洲,除了罗马和希腊以外,使用的都
是相当原始和简单的语言,没有系统的语法,也没有文字。随着罗马的扩张,拉丁语随
着罗马军队传播到了除日耳曼地区以外的欧洲各地。但是外传的拉丁语和我们在上文中
提到的古典拉丁语不同,是一种更加简单的口语化了的拉丁语。这种拉丁语口语随着罗
马士兵、商人和殖民定居者一道来到了罗马的新领地,对当地语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伊比利亚半岛为例,罗马的入侵是在前218年,而其统治直到公元409年才由于汪达尔
人、苏维汇人和西哥特人对半岛的入侵而宣告结束。其间半岛的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结构等诸多方面被完全的罗马化了,尤其是语言。当地的原住民基本上完全抛弃了本民
族的语言,而采用起了拉丁语口语。
是什么使得原住民抛弃了本族语言的呢?是高度发达的罗马文明。我们可以拿满族对中
原的入侵作比较。满人是征服者,但是他们却学汉文,读汉书,写汉字,致使今天满文
几进灭绝。这是因为相对他们的游牧文明,汉文化要高级的多,甚至是“需仰视才可得
见”。罗马的情况也一样。因为罗马文明高级,所以当地人都能够不自觉地向高级文明
靠拢而习得了拉丁语口语。但是语言的影响是相互的。当拉丁语进入当地人的生活之后
,拉丁语本身也起了很多变化。就像我们刚学英语的时候经常错将open和close用于收音
机和电灯的开和关一样,说话者原有的语言对习得的语言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这种现
象在语言学上称为底层语言影响或基础语言影响(substratum influence)。这种影响
直到今天还存在着。比如说兔子一词,拉丁语是lepus,法语是lapin,意大利语是lepor
e,明显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但是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却是conijo,葡萄牙语是coelho
,跟拉丁语一点也不沾边。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半岛的原住民大都擅长渔猎,所以这
方面的语汇相对丰富,也就把它们保留下来了。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北方的蛮族犹如潮水一般涌向南方。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
是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西哥特人等几支蛮族。这些民族野蛮彪悍,文明水平低于当时
已完全罗马化了的半岛。至今葡萄牙语中还有一个形容词vandálico,词根为汪达尔人
,意为野蛮的、破坏性的和故意破坏文化的。他们在军事上是征服者,但却被拉丁语所
征服。他们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拉丁语所带来的先进文化。随后西哥特王国统一了半岛,
并皈依了罗马教廷。直至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非常正统的天主教国家。但是,随着
中世纪的开始,由于古典拉丁语为教士阶层所垄断,以及欧洲分裂为许多小国互相征战
,拉丁语的一致性受到了冲击。在接受了拉丁语的各个地区,语言开始按照各自的规律
自行发展演化;这时,一种介于现代罗曼语族各语言与拉丁语口语之间的过渡语言出现
了(葡语中称这种过渡语言为Roman?o,而称罗曼语族语言为Línguas Romanicas。这种
过渡语言的中文或英文说法我都没有找到)。在半岛上虽然是统一的一个国家,但是不
同的地区发展出了不同的方言。在西北地区原苏维汇王国的所在地,发展出了加里西亚-
葡萄牙语;半岛中南部出现了卡斯蒂利亚语,也即是我们今天说的西班牙语;半岛东北
部则是加泰罗尼亚语。这几种语言都从拉丁语口语发展而来,也都受到了蛮族人的影响
。蛮族入侵对半岛语言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词汇量的减少,因为野蛮的侵略
者对许多抽象的词汇理解能力有限,渐渐就弃用了。其二是词汇量的丰富,蛮族在弃用
了许多词汇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词汇,主要是和战争有关的词汇。葡语中“战争”一词g
uerra就是蛮族语言。这种外来的侵略者对当地语言的影响被称作上层语言影响(supers
tratum influence)。诺曼底公爵占领英格兰之后法语对英语的影响也属于这种现象。
汉语,尤其是北方方言中大量的词汇也是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
711年,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入侵了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后撤至北部山区组织力
量进行反抗。随后则是长达近八百年的战争。在那些长期为阿拉伯人所占领的地区,阿
拉伯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但是它却从未成功地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去,大概是因为宗教的
原因。葡语中尚留有600多个来自于阿拉伯语的词汇,大都是专业词汇,集中在农业和手
工业领域。此外,半岛中部和南部的许多地名也有阿拉伯语的影子。这种只对当地的语
言的特定领域造成影响的现象被称为adstratum(我尚未查找到该术语相应的中文译名,
不过以ad-开头的词大多有向...靠近、与...相似或和...结合的意思,同时再
考虑到上述的两个作用一个是“sub-”下面的,一个是“super-”上面的,那么这个作
用就应该是平级的意思)。
1143年,葡萄牙从莱昂王国下属的一个伯爵领地独立成为了王国。以米纽河(Minho)为
界,从前讲一种语言——加里西亚-葡萄牙语的半岛西北部地区从此在□□上分裂了开来
。从此该语言也随之分离,分别演化为加里西亚语和葡萄牙语。不过今天葡萄牙北部仍
在个别词汇的发音上和加里西亚语一致,比如字母组合CH-在葡语里应发“师”的音,但
在北部地区和加里西亚语中倾向于读作“吃”。葡萄牙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
忙于和阿拉伯人作战,向南扩展领土,直到国王唐.迪尼士(D.Dinis)统治时期领土问
题才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位“诗人国王”随即在十三世纪末正式将葡萄牙语定为官方
语言。从此之后,葡萄牙语在语音、词法和句法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下
的例子中,最左方的词是拉丁语,中间的是过渡形态,最右面的是现代葡萄牙语)
语音方面:
1. 音的缺失
.两个元音之间的辅音中略现象:国王 regem-> rege-> ree-> rei 第三步出现了中略
,g缺失了
.词尾辅音的缺失:上例中第一步m的缺失;以及玫瑰花rosam的m的缺失。(m通常是
拉丁语名词宾格单数的词尾)
2. 音的缩合
.元音融合(两个元音变成一个元音):脚 pedem-> pede-> pee-> pé 经过了尾音缺
失-〉中略-〉元音融合三步
.元音结合(两个元音变成一个双元音):国王 regem-> rege-> ree-> rei 最后一步
是元音结合
3. 字母“n”的中略以及对之前的元音的鼻音化
手 manum-> manu-> m?u-> m?o
羊毛 lanam-> lana-> la?-> l?
声音sonum-> sonu-> s?u-> som
狗 (第三变格主格复数) canes-> c?es
这个现象在南北方的地名差异上反映得相当明显。北方的许多地名都以-?es结尾,如吉
马良斯Guimar?es;但是南方的许多地名都保留了-anes的词尾。因为南方收复得较晚,
阿拉伯人统治的时间相对长。
4. 词首辅音组合的腭音化,FL-,CL-和PL- 转化为CH-
火炬flamam-> flama-> chama
叫clamare-> chamar
雨 pluvia-> chuva
钥匙 flavia-> chave
铅 plumbium-> chumbo (还记得铅的化学元素符号吗?Pb,就是从拉丁语过来的)
在以上几个主要的语音的变化中,前两项广泛存在于罗曼语族的各分支之中,而后两项
是葡语特有的现象。
词汇方面:16世纪的海外大发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的葡语语汇显得不能适应
需要了;上层知识分子便重新回到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语汇中以创造新词。这样就造
成了葡语词汇的两种发展途径:
1.民间途径:词汇按照自然的口语上的变化发展而最终定型。比如“国王”一词,在民
间口语中已经从regem发展成为rei的音,那么在葡语官方化之后,人们就按照rei的读音
进行拼写。
2.文人途径:知识分子出于某种需要以拉丁文为基础进行的创造。例(括号中为相关的
词的民间途径):
手柄 manípulo (手manum-> m?o)
货币的 monetário (货币moneta-> moeda)
彩色的 colorido (颜色colorem -> cor)
3.双途径:指同一个拉丁词语经过上述两种发展途径而在现代葡语中形成两个词语的现
象。例:
地面 planum
民间途径:planum-> planu-> chanu-> ch?u-> ch?o 地面,地板
文人途径:planum->plano 平面,布局,计划,平原
法语和意语中planum的进化结果是唯一的,前者是plancher,后者是piano(长得像
钢琴是吧?对,但是意大利人的钢琴可不是piano,而是pianoforte)。所以同一个拉丁
词源在不同地区的进化演变方式是很不同的。
同时,不同的拉丁语词在葡语中也可演变成一个多义词。例如:
sanu ->s?o健康的 sunt-> s?o 是(相当于英语里的系动词am, is, are 里的are)
5. 以-?o结尾的词的不同的复数形式
复数:手 manus-> m?us-> m?os 单数:手 manum-> manu-> m?o
狗 canes-> c?es 狗 canem-> cane-> *c?e-> c?o
狮子leones-> le?es 狮子 leonem-> leone-> *le?e->le?o
上述三个词语的演变方式都为字母“n”的中略以及对之前的元音的鼻音化,但由于各自
的拉丁词源分属于不同的变格,复数方式各不相同,从而造成了三种不同的复数形式。
但是巧的是单数形式上都采用了-?o的词尾。后来经由文人途径创造出来的所谓的“大词
”以-?o结尾的都以狮子的复数变化方式为准,使得另两个复数词尾变成了特殊情况。例
如参与participa??o,复数为participa??es。相同的拉丁语词源在英语里采用的相应的
词尾就是-tion;参与participation。所以说有第二外语学习经验的人大多都会发现欧
洲语言中有很多词都长得非常相似,比如说上述的参与一词。这都是各国的知识分子通
过文人途径创造出来的词汇,而词源都基本上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直到科学技术得到极
大发展的近现代,当学术领域需要一个新名词的时候,也往往通过这种文人途径去拉丁
语和希腊语中寻找相应的词根组合成词。这方面的例子浩如烟海,就不再举例了。
除上述变化之外,葡语在这一时期还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值
得一提的就是双重否定现象的消失。例如,要表达一个人也没有的意思,葡语是N?o há
ninguém,其中N?o为否定词,ninguém意为英语里的nobody或no one;这句话逐词译
成英语的话就成了There is not no one。但这句英语的意思反而成了不是没有人,也就
是有人。正确的译法应为There is no one。这就是因为英语有双重否定而葡语没有。同
属罗曼语族的法语仍保留了拉丁文语法中的双重否定,但是葡语偏偏丢弃了。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16世纪中期,葡语的这一发展过程基本结束,现代葡语的架构已经形成。此后的几个世
纪的诸多变化已经不是根本性的了。至于欧洲葡语、巴西葡语和非洲葡语的联系、区别
及发展演变过程的课题就太大了,这篇文章已经承受不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找一
找相关的资料研究一下。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联系与区别的课题是相似的,资料估计
更加好找一些。汉语的发展和演变的题目更是大得很,如果说上述的几个课题还是力有
所不逮的话,那么汉语的课题根本就是力不能及。面对图书馆里一架一架的中外文研究
资料,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走开...
在如此枯燥的问题上费了这半天口舌,不知大家是不是看烦了。但是本人的出发点可不
是要烦人,而是想通过介绍一种西方语言的大概发展演变情况,来引起大家对语言学的
兴趣。语言学除了这里介绍的研究语言变化发展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外,还有最基础的
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等;甚至于抽象的符号学理论,甚至于哲学。维特根斯坦认
为世界图像的建立是通过语言描绘实现的;海德格尔干脆就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所以在热烈的讨论过重西方语言孰优孰劣的问题之后,不妨静下心来试着以一个此在的
身份回家看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网页: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A1%B5
参考书目:
拉丁语基础 肖原编著 商务印书馆1983年
现代法语实用语法 [法]莫热 著 徐堃秋 译 王尚民校订 北京出版社1981年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英汉双解版 Jack C. Richards, John Platt, Heidi
Platt著 朗文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香港)1998年
历史比较语言学讲话 岑麟祥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西方译论研究 刘重德 编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年
语言学概论 谢国平 著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葡萄牙语语法 王锁瑛 鲁晏宾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葡汉词典 陈用仪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1年
葡萄牙历史 [葡]A.H.德.奥利维拉.马尔格斯 著 李均报 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年
特别鸣谢: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院葡文系 Prof. Dr. Raul Pissarra
http://bbs.rnrcn.com/dispbbs.asp?boardID=9&ID=1409&page=1
[原创]浅谈拉丁语及其演变
以下是本人在近期的一些学习心得或说总结,发上来共同学习探讨一下。同样的帖子也
发在了轩辕春秋(www.xycq.net)上面。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
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各语言都是屈折语;广泛利用词
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
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各语言包括:
日耳曼语族
西语支: 英语 德语 荷兰语 依地语 佛兰芒语 阿非利堪斯语 弗里西亚语 卢森堡语
北语支:(斯堪的纳维亚语支) 瑞典语 丹麦语 挪威语 冰岛语 法罗斯语
罗曼语族
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罗马尼亚语 加泰隆尼亚语(加泰隆語) 普罗旺斯
语 拉托—罗曼语 撒丁语 摩尔达维亚语
凯尔特语族
布里索尼语支 威尔士语 布列塔尼语
戈依迪利语支 爱尔兰语 苏格兰语
波罗的海语族
立陶宛语 拉托维亚语
斯拉夫语族
东语支 俄语 乌克兰语 白俄罗斯语
西语支 波兰语 捷克语 斯洛伐克语 索布语
南语支 保加利亚语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斯洛文尼亚语 马其顿语
印度-伊朗语族
伊朗语支 波斯语 普什图语 库尔德语 俾路支语 塔吉克语 奥塞梯语
印度语支 梵语 印地语 乌尔都语 孟加拉语 旁遮普语 马拉蒂语 古吉拉特语 比哈尔语
(比哈爾邦語)拉贾斯坦语 奥里亚语 阿萨姆语 克什米尔语 尼泊尔语 信德语 僧伽罗
语 比利语 吉普赛语 马尔代夫语
希腊语族
古希腊语 中古希腊语(拜占廷语) 希腊语(新希腊语)
阿尔巴尼亚语族
阿尔巴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族
亚美尼亚语
安纳托利亚语族(已灭绝)
吐火罗语族(已灭绝)
可见整个欧洲几乎都包括在了印欧语系之下,仅有的例外是芬兰和匈牙利。这个可以说
是阿提拉的功劳了。还有一个例外是巴斯克语,它至今都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
在语言学上英语是属于日耳曼语族的,和法语没有根本的联系。关于英语的发展过程,
可参阅维基百科的解释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8%AF%AD,这里就不
再多费口舌了。下面重点说一下拉丁语,毕竟它是影响最大的西方语言。
拉丁语
拉丁语是拉丁族的语言。该族最初定居在亚平宁半岛西部的拉丁地区(Latium),即罗
马城附近。前753年罗马城建立,该族便和其他几个共同居住在该地区的民族一起被称为
罗马人,他们所说的语言拉丁语也就成为了罗马人通用的语言。罗马人最初是弱小的,
国土仅限于拉丁地区。公元前3世纪开始罗马人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到公元前一世纪统一
了亚平宁半岛。在扩张的过程中,拉丁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语言而逐渐丰富了起来。到
公元一世纪,古典拉丁语形成,并正式定为罗马国家官方语言。从此直到18世纪,拉丁
语在欧洲还是公认的学术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书面语言,而且一直是天主教会的正式语
言。
为什么拉丁语有如此权威的地位呢?除了因为罗马教廷的缘故外,还因为古典拉丁语的
结构十分严谨,用拉丁文写就的文本不可能出现歧义的现象。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其中的
一个方面,那就是名词变格现象。今天的德语和俄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但是几种主要
的从拉丁语演变过来的语言(意大利语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中名词变格现象已经
消失了(仅在罗马尼亚语中有系统的保留),只留有一些痕迹。比如用在从句中的关系
代词what,在葡萄牙语中都是que,但是在法语中就有qui, que两种,前者用于关系代词
指代主语的情况,而后者用于指代直接宾语。
拉丁语是个综合语,复杂的屈折变化体系构成了拉丁语语法的主要部分。这些变化通常
使用在词尾添加后缀构成(外部屈折)或者变化词干的辅音或元音(内部屈折)。对于
名词、形容词和代词,这种变化叫做“格”,对于动词,叫做“变位”(conjugation)
。名词有六个格的区别,动词则有四种不同的变位法。名词的这六种形式是:
nominatívus“主格”(表示主语或表语)
genitívus“属格”(表示所有关系,同英语的所有格)
datívus “与格”(表示间接宾语或者其他间接语法意义)
accusatívus“宾格”(表示直接宾语,也叫对格)
ablatívus“夺格”(与一些前置词连用,或者独用以表示工具、手段)
vocatívus“呼格”(用于对某人称呼)
因为格变化已经表达了拉丁语的名词动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因此拉丁语的词序高度自由
,并不遵守主-谓-宾的格式。 例如:父亲爱儿子,这句话在中文、英文、法文里,都只
能有一种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 但在拉丁文里,可以有六种语序,分别是:
Pater amat filium. Filium amat pater. Pater filium amat. Filium pater amat.
Amat pater filium. Amat filium pater. 这六句话意思一样。如果要表达“儿子爱父
亲”,则需要进行格变化。同样有6种语序表达这句话: Filius patrum amat. 其他语
序从略。
拉丁语名词有5种、形容词有两种变格法,每种变格法用不同的变格方式来区别上述六个
格。 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语气(直陈、虚拟、命令)和态(主动、被动)的区别。
拉丁语动词有四种不同的变位法,另外还包括一些不规则动词。
兹举一例,演示拉丁语名词的变格。
Servus (仆人) (属于第二变格法) 单数: 主格:Servus, 属格Servi, 与格:Se
rvo, 宾格:Servum, 夺格: Servo, 呼格: Serve
复数主格:Servi, 属格:Servorum, 与格:Servis,宾格:Servos, 夺格:Servis, 呼
格:Servi
因为拉丁语名词变格规则复杂,所以当单单列举一个拉丁语名词的时候,要同时举出其
主格单数和属格单数的词尾形式。因为知道了这两个词尾,就知道了这个名词的所有变
化形式。比如说问“拉丁语的玫瑰花怎么说?”回答应该是“rosa, rosae”。根据这个
回答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玫瑰花这个词属于第一变格法。
至于名词的阴阳性,动词变位这两个现象在罗曼语族的各语言中都存在。这里就不多说
了。学习英语感到头痛的人,不妨去问一问学这些语言的人背动词变位的感受是什么。
英语的语法实在是太简单了。
下面以葡萄牙语为例,简单谈一下拉丁文向现代语言的演变过程。
从拉丁语到葡萄牙语
在罗马扩张到亚平宁半岛以外的欧洲之前,整个欧洲,除了罗马和希腊以外,使用的都
是相当原始和简单的语言,没有系统的语法,也没有文字。随着罗马的扩张,拉丁语随
着罗马军队传播到了除日耳曼地区以外的欧洲各地。但是外传的拉丁语和我们在上文中
提到的古典拉丁语不同,是一种更加简单的口语化了的拉丁语。这种拉丁语口语随着罗
马士兵、商人和殖民定居者一道来到了罗马的新领地,对当地语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以伊比利亚半岛为例,罗马的入侵是在前218年,而其统治直到公元409年才由于汪达尔
人、苏维汇人和西哥特人对半岛的入侵而宣告结束。其间半岛的经济、文化、社会组织
结构等诸多方面被完全的罗马化了,尤其是语言。当地的原住民基本上完全抛弃了本民
族的语言,而采用起了拉丁语口语。
是什么使得原住民抛弃了本族语言的呢?是高度发达的罗马文明。我们可以拿满族对中
原的入侵作比较。满人是征服者,但是他们却学汉文,读汉书,写汉字,致使今天满文
几进灭绝。这是因为相对他们的游牧文明,汉文化要高级的多,甚至是“需仰视才可得
见”。罗马的情况也一样。因为罗马文明高级,所以当地人都能够不自觉地向高级文明
靠拢而习得了拉丁语口语。但是语言的影响是相互的。当拉丁语进入当地人的生活之后
,拉丁语本身也起了很多变化。就像我们刚学英语的时候经常错将open和close用于收音
机和电灯的开和关一样,说话者原有的语言对习得的语言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这种现
象在语言学上称为底层语言影响或基础语言影响(substratum influence)。这种影响
直到今天还存在着。比如说兔子一词,拉丁语是lepus,法语是lapin,意大利语是lepor
e,明显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但是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却是conijo,葡萄牙语是coelho
,跟拉丁语一点也不沾边。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半岛的原住民大都擅长渔猎,所以这
方面的语汇相对丰富,也就把它们保留下来了。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北方的蛮族犹如潮水一般涌向南方。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
是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西哥特人等几支蛮族。这些民族野蛮彪悍,文明水平低于当时
已完全罗马化了的半岛。至今葡萄牙语中还有一个形容词vandálico,词根为汪达尔人
,意为野蛮的、破坏性的和故意破坏文化的。他们在军事上是征服者,但却被拉丁语所
征服。他们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拉丁语所带来的先进文化。随后西哥特王国统一了半岛,
并皈依了罗马教廷。直至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非常正统的天主教国家。但是,随着
中世纪的开始,由于古典拉丁语为教士阶层所垄断,以及欧洲分裂为许多小国互相征战
,拉丁语的一致性受到了冲击。在接受了拉丁语的各个地区,语言开始按照各自的规律
自行发展演化;这时,一种介于现代罗曼语族各语言与拉丁语口语之间的过渡语言出现
了(葡语中称这种过渡语言为Roman?o,而称罗曼语族语言为Línguas Romanicas。这种
过渡语言的中文或英文说法我都没有找到)。在半岛上虽然是统一的一个国家,但是不
同的地区发展出了不同的方言。在西北地区原苏维汇王国的所在地,发展出了加里西亚-
葡萄牙语;半岛中南部出现了卡斯蒂利亚语,也即是我们今天说的西班牙语;半岛东北
部则是加泰罗尼亚语。这几种语言都从拉丁语口语发展而来,也都受到了蛮族人的影响
。蛮族入侵对半岛语言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词汇量的减少,因为野蛮的侵略
者对许多抽象的词汇理解能力有限,渐渐就弃用了。其二是词汇量的丰富,蛮族在弃用
了许多词汇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词汇,主要是和战争有关的词汇。葡语中“战争”一词g
uerra就是蛮族语言。这种外来的侵略者对当地语言的影响被称作上层语言影响(supers
tratum influence)。诺曼底公爵占领英格兰之后法语对英语的影响也属于这种现象。
汉语,尤其是北方方言中大量的词汇也是来自于北方少数民族。
711年,阿拉伯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入侵了伊比利亚半岛。基督徒后撤至北部山区组织力
量进行反抗。随后则是长达近八百年的战争。在那些长期为阿拉伯人所占领的地区,阿
拉伯语成为了官方语言。但是它却从未成功地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去,大概是因为宗教的
原因。葡语中尚留有600多个来自于阿拉伯语的词汇,大都是专业词汇,集中在农业和手
工业领域。此外,半岛中部和南部的许多地名也有阿拉伯语的影子。这种只对当地的语
言的特定领域造成影响的现象被称为adstratum(我尚未查找到该术语相应的中文译名,
不过以ad-开头的词大多有向...靠近、与...相似或和...结合的意思,同时再
考虑到上述的两个作用一个是“sub-”下面的,一个是“super-”上面的,那么这个作
用就应该是平级的意思)。
1143年,葡萄牙从莱昂王国下属的一个伯爵领地独立成为了王国。以米纽河(Minho)为
界,从前讲一种语言——加里西亚-葡萄牙语的半岛西北部地区从此在□□上分裂了开来
。从此该语言也随之分离,分别演化为加里西亚语和葡萄牙语。不过今天葡萄牙北部仍
在个别词汇的发音上和加里西亚语一致,比如字母组合CH-在葡语里应发“师”的音,但
在北部地区和加里西亚语中倾向于读作“吃”。葡萄牙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
忙于和阿拉伯人作战,向南扩展领土,直到国王唐.迪尼士(D.Dinis)统治时期领土问
题才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位“诗人国王”随即在十三世纪末正式将葡萄牙语定为官方
语言。从此之后,葡萄牙语在语音、词法和句法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下
的例子中,最左方的词是拉丁语,中间的是过渡形态,最右面的是现代葡萄牙语)
语音方面:
1. 音的缺失
.两个元音之间的辅音中略现象:国王 regem-> rege-> ree-> rei 第三步出现了中略
,g缺失了
.词尾辅音的缺失:上例中第一步m的缺失;以及玫瑰花rosam的m的缺失。(m通常是
拉丁语名词宾格单数的词尾)
2. 音的缩合
.元音融合(两个元音变成一个元音):脚 pedem-> pede-> pee-> pé 经过了尾音缺
失-〉中略-〉元音融合三步
.元音结合(两个元音变成一个双元音):国王 regem-> rege-> ree-> rei 最后一步
是元音结合
3. 字母“n”的中略以及对之前的元音的鼻音化
手 manum-> manu-> m?u-> m?o
羊毛 lanam-> lana-> la?-> l?
声音sonum-> sonu-> s?u-> som
狗 (第三变格主格复数) canes-> c?es
这个现象在南北方的地名差异上反映得相当明显。北方的许多地名都以-?es结尾,如吉
马良斯Guimar?es;但是南方的许多地名都保留了-anes的词尾。因为南方收复得较晚,
阿拉伯人统治的时间相对长。
4. 词首辅音组合的腭音化,FL-,CL-和PL- 转化为CH-
火炬flamam-> flama-> chama
叫clamare-> chamar
雨 pluvia-> chuva
钥匙 flavia-> chave
铅 plumbium-> chumbo (还记得铅的化学元素符号吗?Pb,就是从拉丁语过来的)
在以上几个主要的语音的变化中,前两项广泛存在于罗曼语族的各分支之中,而后两项
是葡语特有的现象。
词汇方面:16世纪的海外大发现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的葡语语汇显得不能适应
需要了;上层知识分子便重新回到古典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语汇中以创造新词。这样就造
成了葡语词汇的两种发展途径:
1.民间途径:词汇按照自然的口语上的变化发展而最终定型。比如“国王”一词,在民
间口语中已经从regem发展成为rei的音,那么在葡语官方化之后,人们就按照rei的读音
进行拼写。
2.文人途径:知识分子出于某种需要以拉丁文为基础进行的创造。例(括号中为相关的
词的民间途径):
手柄 manípulo (手manum-> m?o)
货币的 monetário (货币moneta-> moeda)
彩色的 colorido (颜色colorem -> cor)
3.双途径:指同一个拉丁词语经过上述两种发展途径而在现代葡语中形成两个词语的现
象。例:
地面 planum
民间途径:planum-> planu-> chanu-> ch?u-> ch?o 地面,地板
文人途径:planum->plano 平面,布局,计划,平原
法语和意语中planum的进化结果是唯一的,前者是plancher,后者是piano(长得像
钢琴是吧?对,但是意大利人的钢琴可不是piano,而是pianoforte)。所以同一个拉丁
词源在不同地区的进化演变方式是很不同的。
同时,不同的拉丁语词在葡语中也可演变成一个多义词。例如:
sanu ->s?o健康的 sunt-> s?o 是(相当于英语里的系动词am, is, are 里的are)
5. 以-?o结尾的词的不同的复数形式
复数:手 manus-> m?us-> m?os 单数:手 manum-> manu-> m?o
狗 canes-> c?es 狗 canem-> cane-> *c?e-> c?o
狮子leones-> le?es 狮子 leonem-> leone-> *le?e->le?o
上述三个词语的演变方式都为字母“n”的中略以及对之前的元音的鼻音化,但由于各自
的拉丁词源分属于不同的变格,复数方式各不相同,从而造成了三种不同的复数形式。
但是巧的是单数形式上都采用了-?o的词尾。后来经由文人途径创造出来的所谓的“大词
”以-?o结尾的都以狮子的复数变化方式为准,使得另两个复数词尾变成了特殊情况。例
如参与participa??o,复数为participa??es。相同的拉丁语词源在英语里采用的相应的
词尾就是-tion;参与participation。所以说有第二外语学习经验的人大多都会发现欧
洲语言中有很多词都长得非常相似,比如说上述的参与一词。这都是各国的知识分子通
过文人途径创造出来的词汇,而词源都基本上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直到科学技术得到极
大发展的近现代,当学术领域需要一个新名词的时候,也往往通过这种文人途径去拉丁
语和希腊语中寻找相应的词根组合成词。这方面的例子浩如烟海,就不再举例了。
除上述变化之外,葡语在这一时期还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值
得一提的就是双重否定现象的消失。例如,要表达一个人也没有的意思,葡语是N?o há
ninguém,其中N?o为否定词,ninguém意为英语里的nobody或no one;这句话逐词译
成英语的话就成了There is not no one。但这句英语的意思反而成了不是没有人,也就
是有人。正确的译法应为There is no one。这就是因为英语有双重否定而葡语没有。同
属罗曼语族的法语仍保留了拉丁文语法中的双重否定,但是葡语偏偏丢弃了。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16世纪中期,葡语的这一发展过程基本结束,现代葡语的架构已经形成。此后的几个世
纪的诸多变化已经不是根本性的了。至于欧洲葡语、巴西葡语和非洲葡语的联系、区别
及发展演变过程的课题就太大了,这篇文章已经承受不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找一
找相关的资料研究一下。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联系与区别的课题是相似的,资料估计
更加好找一些。汉语的发展和演变的题目更是大得很,如果说上述的几个课题还是力有
所不逮的话,那么汉语的课题根本就是力不能及。面对图书馆里一架一架的中外文研究
资料,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走开...
在如此枯燥的问题上费了这半天口舌,不知大家是不是看烦了。但是本人的出发点可不
是要烦人,而是想通过介绍一种西方语言的大概发展演变情况,来引起大家对语言学的
兴趣。语言学除了这里介绍的研究语言变化发展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外,还有最基础的
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等;甚至于抽象的符号学理论,甚至于哲学。维特根斯坦认
为世界图像的建立是通过语言描绘实现的;海德格尔干脆就说:“语言是存在的家。”
所以在热烈的讨论过重西方语言孰优孰劣的问题之后,不妨静下心来试着以一个此在的
身份回家看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网页: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A1%B5
参考书目:
拉丁语基础 肖原编著 商务印书馆1983年
现代法语实用语法 [法]莫热 著 徐堃秋 译 王尚民校订 北京出版社1981年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英汉双解版 Jack C. Richards, John Platt, Heidi
Platt著 朗文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香港)1998年
历史比较语言学讲话 岑麟祥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西方译论研究 刘重德 编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年
语言学概论 谢国平 著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葡萄牙语语法 王锁瑛 鲁晏宾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葡汉词典 陈用仪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01年
葡萄牙历史 [葡]A.H.德.奥利维拉.马尔格斯 著 李均报 译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年
特别鸣谢: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院葡文系 Prof. Dr. Raul Pissarra
2015/2/10 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