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英语和法语,较量几百年

楼主

天涯若比邻 [离线]

1★☆☆☆☆

发帖数:125 积分436
1楼
转信站USTC!news2.happynet.org!news.happynet.org!NanKai

今天英语的影响无论多大,也不可能取代法语和其他语言
吴岳添 


  按使用人口的多少排列,目前世界上的语言依次是汉语、印地语、西班牙语、英语
、阿拉伯语、孟加拉语、俄语、葡萄牙语、日语、德语和法语。但国际通用的语言却只
有英语和法语。

  以说法语为荣的时代

  英语和法语不但26个字母相同,就连许多词汇的写法也差别不大,这是因为它们都
属于印欧语系,而且法国曾经占领过英国的缘故。

  1066年1月,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哈罗德二世即位。当时统治诺曼底地
区的公爵“征服者”纪尧姆见有机可乘,就借口爱德华曾答应让他继承王位,率领诺曼
底的贵族和来自法国的骑士,渡海到不列颠南部登陆,哈罗德二世带领卫队和民军仓促
迎战,中箭身亡。纪尧姆乘势占领伦敦,成为英国国王,而且把英国贵族赶出宫廷,用
法国贵族取而代之,古法语的词汇因此得以大量进入了英语,所以英语的词汇主要是由
源自法语的词构成的。

  法国在17世纪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西欧典型的封建君主制国家。国王路易十四集
□□、军事和财政大权于一身,建立了空前强大的绝对王权,被称为“太阳王”。为王
权服务的古典主义文化繁荣发达,出现了一整套等级分明的规则和礼仪。当时从宫廷装
饰、言谈举止到文学艺术,法国的一切都成了欧洲各国宫廷模仿的榜样,从而使古典主
义的影响在欧洲持续了一两百年之久。

  这方面最突出的是法语的影响。中世纪的学者只使用拉丁语写作,因此古法语相对
贫乏。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出现了名为“七星诗社”的诗歌流派,为了使法语丰富起
来,诗人们大量吸收古代希腊拉丁的词汇、各种行话术语以及民间的俚语,结果矫枉过
正,使法语变得十分庞杂。古典主义讲究统一和规范,首相黎世留为此在1635年成立了
法兰西学士院,规定院士人数永远保持40位,让他们享有极高的荣誉,而给他们的任务
就是编一部字典来纯洁法语。这本字典从1639年开始编撰,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直到169
4年才得以出版。

  院士们统一了各种方言,制定了语法规则,完成了纯洁法语的任务,使得法语成为
一种最规范、最明晰、最准确的语言。从17世纪末开始,法语就取代拉丁语成为国际上
的外交语言。当时欧洲上流社会都以会说法语为荣。在俄国,年满18岁的贵族不会讲法
语就不能结婚。当时的著名作家,甚至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都能用法语写作。屠格涅夫
等俄国作家的小说,其中会不时夹杂着一些法语,就是受到法语影响的痕迹。因此可以
说从17到19世纪,法语虽然没有像今天的英语这样具有世界范围的巨大影响,但是在欧
洲已经形成了法语的语境。

  法语是怎么衰落的

  从18世纪开始,法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称霸欧洲、巴黎公社等等,这些人所共知的历史事件,使法国成为令世人瞩目的
中心,影响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同时法国经过一系列对外扩张,在19世纪末占有了大
量的殖民地,例如亚洲的越南和柬埔寨,美洲的海地,特别是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
洛哥、突尼斯到西非的刚果、多哥等许多国家。这些殖民地在独立之后,有许多国家仍
然将法语作为官方语言。不过自从路易十四去世之后,法国总的来说是在走下坡路,例
如加拿大的魁北克原来属于法国,在1762年交给了英国;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这个名称来
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法国在1803年把它卖给了美国。拿破仑的称霸遭到了欧洲各国的
反对,最终在滑铁卢被反法同盟军击败,由此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法语的衰落。

  与此相应的是,英国这个老牌的殖民帝国已经把英语推广到整个世界,后来随着美
国的日益强大,英语的影响自然也越来越大。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签订凡尔
赛和约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都不懂法语,他们坚持要用英语,从
此英语开始用于外交文本,与法语具有同等效力。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把美国文化带进
了欧洲,后来随着美国国力的增长和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当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英
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霸权不断加强,不懂英语的人简直寸步难行,也使法国作为文学
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英语不能一统天下

  迄今为止,法语仍然被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例如在奥运会等重要国际场合,通常都
是先讲一遍法语,接着讲一遍英语,而法语文本在重要的国际谈判中也必

  不可少。但尽管如此,世界上学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法语的使用率在不断下降,就
连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使用英语的次数也比法语多。英语的词汇甚至反过来侵入了
法语,这对于一向以法语为自豪的法国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法国政府当然很不甘
心,因此每年都拨出大量经费,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各地推广法语,力图保持“大语种”
的地位。

  法兰西民族追求新奇的天性,使巴黎在20世纪仍然是各种新的文艺思潮和流派的一
个重要的发源地;而法国悠久的人道主义传统,则使巴黎始终是流亡作家们向往的圣地
。法国一向对外来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能力,法兰西民族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它贡献
给世界的经典作家和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世人心目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正如17

  世纪影响极大的法语并未使英语消失一样,今天英语的影响无论多么巨大,同样也
不可能取代法语和其他的语言。在世界性的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之
外,也有互补的和相互启示的一面。例如欧洲文化在19世纪末侵入拉丁美洲,拉丁美洲
的文化并未因此而消亡,反而兼收并蓄地发展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最终以魔
幻现实主义震动了整个世界。因此全球化语境的前景不是由英语一统天下,而是在英语
不断扩大影响的同时,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也会得到发展,进而造成两者互相影响
和交融的局面,来共同促进世界文学和文化的繁荣。▲

  《环球时报》 2003年12月19日 第二十二版
2015/5/31 16:08:59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