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印象散记
浏览量:1319 回帖数:0
1楼
一、无言的哈勒
哈勒,只是一个处于德国中部偏东的内陆小城市,远离北海与波罗的海,可却有一个
海员宾馆。蝈蝈就入住在那里。
尽管宾馆地处一条繁忙的高等级公路旁,紧密的双层窗却能使房内听不到一点声响;
尽管听不到一点声响,蝈蝈还是早早就醒来了。
夏末秋初的早晨,空气凉而清新。大大小小的车辆嗖嗖地从宾馆大门口驶过。胖老头
与窈窕少女也同方向地同样腰间扎着运动衣向宾馆大门口跑过来又离去。跑过来的方向有
棵大树,树上结着累累不知名的绿色的果实;离去的方向是一个大大的花圃,红橙黄绿青
蓝紫,缤纷得几乎要让人怀疑其真实性。蝈蝈瞧着花圃,踱到了宾馆的后面。
宾馆的后面,是一个普通的街区:不宽不窄的街道,街道一侧停着各式的小汽车。街
道旁是一幢挨一幢的三层或四层楼房,有几家店铺在底层开着门,却照例见不到几个行人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教堂,可以望见钟楼绿色与金色相间的尖顶。但整个街区给蝈蝈的感
觉却是弥散着一种缺乏生气的暗褐色的色调。注意观察,对面就是一幢暗褐色的建筑。
哈勒的普通建筑,其外墙只是在水泥墙面上用各色涂料涂成各种颜色。挺美,但过一
段时间就需重新喷涂,才能保持它的美。这幢建筑显然是由于多年未用外墙涂料喷涂,全
身露着十几或几十年前水泥的原色,一如一个穿着一身已脏得看不出颜色的衣服的乞丐;
而毁损的墙角与剥落的墙面,更使它显得衣衫褴褛。邻街的窗玻璃从一楼到四楼全都有不
同程度的破碎,可看见屋内布满灰尘的旧吊灯,在微风中微微晃动。
在一个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的城市内见到这样的建筑,是蝈蝈始料不及的。这幢楼为
什么如此破旧?为什么没人居住?为什么没人管?是无奈还是有意?百思不得其解。而让
蝈蝈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随着蝈蝈前行的脚步,这样的建筑又是一幢、再来一幢、还有
一幢……难怪整个街区的色调是暗褐色,原来如此。
考察哈勒某厂是蝈蝈们来哈勒的唯一目的。憨厚而略带忧郁的赫克厂长在交流结束后
热情地将蝈蝈们领到该厂的顶层。在这里,可以看到哈勒市的全貌:老城区,是一片红色
的屋顶,中间穿插着绿色的树,陈旧而静谧;新城区,各种风格的建筑犬牙交错,几幢高
层建筑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热闹而浮燥。赫克的手又指向另一侧的远处,他说,那里有一
个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东德时期曾是这个城市的支柱,八万人在那里或为那里工作。
现在呢?蝈蝈问。赫克的声音显然变得低沉了:五千人。两德统一后,大量的东德企
业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连刚才所说的石化巨人也不能幸免其衰落的命运。
那在两德统一已十二年的今天,凭原西德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耳曼人的刻苦严谨,这
些问题应该解决了吧?
赫克无奈地摇摇头: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好多人由于在本地找不到工作,就都跑到原
西德的城市中去就业了。即使如此,目前的失业率还高达25%.那城内废弃的楼房,就是因
为走了许多人的缘故?
赫克无言,蝈蝈无言。
离开哈勒之前,在一个有轨电车车站边因故停留。水量充沛的萨勒河奔涌着从城边穿
过,河边的浓荫与浓荫后伸出的城堡样建筑引得蝈蝈上前想看个究竟,却被又一片二层楼
房挡住了去路。沿楼房走到大门口,才明白里面是一座废弃的工厂。大门关着,透过门上
的钢丝网看进去,漆着红白两色的档车杆斜伸向天空,档车杆后的场地上,长满了一尺来
高的杂草。二层楼的厂房以及另一边的其它厂房早已废弃,远远望去一片漆黑。当蝈蝈举
起相机准备拍摄时,意外地映入了工厂高大的烟囱。
那是一个与工厂同时废弃的烟囱。在那曾经冒出袅袅白烟或其它颜色的烟的烟囱顶上
,一个巨大的、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圆圈中有“VW”字样的大众汽车标志在慢慢地旋转。当
昔日的生产用构筑物成为广告支架时,大众公司想到的是“VOLKSWAGEN”将因此被更多的
人注目,而蝈蝈想到的是它每时每刻在告诉哈勒的人们:这家工厂已不复存在。
蝈蝈无言。
哈勒无言。
二、精致的科特布斯
夕阳落入地平线时,蝈蝈站在了小城的一个十字路口。周围的景物在晚霞的映照下依
然清晰:小方石铺就的街道非常清洁,象上过油一样地泛着淡淡的微光。街道两侧,漆成
黑色的铁艺般的街灯已经亮了,灯泡在玻璃罩内射出暖暖的橙黄色。楼房均为三层或四层
,一幢紧挨着一幢,一律的红色屋顶,但墙面则色泽不一,米色与浅黄色为主,夹着几幢
粉绿或淡蓝色的建筑,宁静中显出几分活跃。而制作精美、繁复的山花点缀在窗沿或檐下
,则给人以一种历史的厚重。没有行人的街道静悄悄,刹那间感觉好象来到了一个专以拍
摄三十年代上海租界的故事片而建造的影视城。如果从某条巷子里再钻出一辆油光铮亮、
叮铛作响的黄包车的话,那就肯定是误入了某拍摄现场了。
寻找科特布斯的市民其实也不困难。穿过其中的一条小街,小街前是一座小小的教堂
。教堂前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疏疏的几棵大树,大树旁是一个露天的酒吧。大大的
布质凉蓬下,男的、女的、年长的、年轻的人们,手握着一支或一扎啤酒,轻轻地聊天或
静静地休闲。当一支由东方人组成的小队伍拖着行李箱隆隆作响地穿行其侧时,凉棚下的
人们会不经意地看,但不会“注视”。而如果你刻意地注视对方,对方会给你一个轻松的
微笑。总之,让人既不感到无人理会的落寞,也没有受到类似骚扰的尴尬。日耳曼人的文
明真是令人愉悦。
天全黑时,在一个名叫“卫兵”的小餐馆用了晚餐。这是一座二层楼的小房子,紧靠
着一座拱型的城门。据说这座房子原来是守城士兵的宿舍,所以起名卫兵应是有历史依据
的。木质的墙由于年代久远而已成深色,屋角的灯发出昏黄的光亮,可以看见室外同样坐
着好些饮酒消闲的人们,同样的轻声细语,同样的烛光摇曳。
穿过黑黑的小门厅后沿着窄窄的木质楼梯向上走,感觉是在爬老上海石库门里的木梯
。侍者在楼梯口领着客人来到中间一个较大的厅。说是较大,也就是两张桌子,可坐十来
个人。那是两张已掉尽了油漆的桌子,边边角角都磨出了原木的本色,但感觉很结实,很
有沧桑感。墙壁已有部分剥落,露出里面的红砖砌块。仔细看却可以看出主人已将整个墙
面用亚光漆漆过,既不露痕迹地保持着陈迹,又不会再有其它东西脱落影响饮食卫生。墙
上布置着古代铜质的战马的面罩、兵士的铠甲和火炬的把手,在火炬把手上方应该燃着火
苗的地方,点着橙色的灯泡,让人感觉仍然置身于守城的要塞之中,不免举起泛着泡沫的
啤酒杯时豪气顿生。
夜的科特布斯是宁静的,只有街头的酒吧台和商店的橱窗里还亮着灯,那橱窗内的灯
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晨。在中欧夏夜微微的凉风中一路慢慢地走回宿处,一边悠然地看看
橱窗,让人真是彻底地放松了。化妆品橱窗,钓具橱窗,瓷器橱窗……就餐用刀叉的橱窗
,那形状类似而大小不一的刀叉依次非常整齐地排列着,在明亮的灯光下集体闪闪发光,
非常地好看。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卖糖果的商店的橱窗,各形各色的糖果用藤篮、果盘和玻
璃杯或包装、或点缀,加上恰到好处的灯光的采用,就象鲜花店里的插花一样,完全是赏
心悦目的艺术品。到此时,蝈蝈对在科特布斯所见到的一切,只有两个字来形容:精致。
晨光下的十字街头,旋转的喷头在向花圃中的绿草红花洒着水,红白两色的家族的旗
帜在十六世纪的古堡顶上迎风飘扬。酒吧的桌椅整齐而整洁地排放在路边的遮阳蓬或遮阳
伞下,盆花在伞边与房舍的窗前怒放。车行过一座造型质朴的木桥,桥下清澈的河水湍急
地穿过桥洞。沿河边是密密的树林,空气极其清新。林中小路上,一位穿着运动装的中年
汉子正在慢跑。紧跟其后的,是一条白色的狗儿。蝈蝈不思进取地想:如果那人就是自己
的话,夫复何求?
三、说不尽的柏林
说到柏林,首先就想到柏林墙。那曾经是这样的建筑群:104.5公里水泥板墙,10公里
水泥墙,55公里铁丝网,108公里防汽车壕沟,253个了望台,136个碉堡和270个警犬桩。
如此庞大的工程,竟在1989年11月18日一日之内拆除殆尽,也算是个奇迹吧。
现在还留了三处遗迹供人凭吊。墙不算厚,奇特的是墙的顶端是大约直径为30公分的
圆管。可以想见的用途就是:大大增加翻越的难度,从而有效防止“叛逃”。在勃兰登堡
门对面的原西柏林一侧,十几个白色薄板制成的十字架一字排开,悬挂在围着泰尔公园的
铁丝栅栏上。上面是翻越柏林墙被击毙的冤魂的名字与死亡日期。最冤的叛逃者死于1989
年7月,离两德统一不足3个月,离柏林墙拆除也才不过4个月。其中的几个白十字架下,放
着盆花与花环。
而同样的花环,蝈蝈在柏林还见到过一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的马恩铜像前。同处一
城的两只花环哟……
从国会大厦屋顶望去,泰尔公园在柏林市中心如绿色的海洋一样壮观。可在1948年6月
24日开始的320多天里,由于苏军对西柏林的封锁,公园内的所有植物都成了劈柴,公园曾
光秃秃的看不到一点绿色。
而同样在公园旁的苏军纪念碑,却一直未曾断了纪念的火焰。那可是同处在西柏林呀
……
从勃兰登堡门东行,菩提树下大街与腓特烈大街拐角处,本特利汽车专卖店内,一辆
紫色的宾利骄车(曾在北京车展上卖出600~800多万元的天价)在灯光的映照下,全身放
射出锃亮耀眼的光芒,一派豪华富贵的祥光。
而店铺是那么的小,那么的不起眼,而且店门口连块广告牌都没有。而且整条街上,
都没有一块广告牌啊……
腓特烈大街的另一侧,一群赤裸着上身的青年露着背部和臂上各种颜色与图案的刺青
,长发或者光头下方的耳朵、鼻子甚至眼皮上戴着微微晃动的金属环,牵着同样数量的、
长相凶猛的恶犬,抱着金属的包装盒向行人索要零钱。
一位类似装束的小伙子带着女友从街的另一侧走过。对面那群人中突然冲出一位光头
青年,直奔小伙而来。当蝈蝈以为会有一场交锋时,却见光头青年上来拍拍小伙子的肩膀
,在他耳旁说了句什么后,又跑回了马路对面。问翻译,说光头只是他对小伙子说:我们
有着相同的爱好。嘿……
腓特烈宫剧院是东柏林时代最好的剧院之一,根据《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改编拼凑的
歌舞剧“神奇的2002之夜”就在这里演出。百分之七十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使蝈蝈想起
中国的剧场。演员演出很敬业,剧场内的观众除了在认为应该鼓励时发出的掌声之外,没
有一点声响。尽管演出水平并不是十分高超,但全体演员还是在三谢其幕后方才掌声渐息
,使蝈蝈不忍想起中国的剧场。遗憾的是,在观众陆续走出剧场时,每个门口都有主要演
员守着门,手里拿着盒子,请观众自愿掏钱。
当蝈蝈由此对演员们的好感顿时消失殆尽时,在剧场门外,翻译告诉我们:那是演员
们为遭受洪水袭击的灾民募捐。蝈蝈不由得一阵脸上发烫:咳……
德国最声名显赫的洪堡大学门口,拥塞着临时铺开的书摊……
在铁路桥的桥洞里就餐,火车在头顶隆隆驶过,烛光在震动中略略摇晃。吃到了最好
吃的一顿西餐,价格当然不菲……
体现着欧洲优雅风格的红色的柏林大会堂,正对着巨幅的红色的可口可乐广告,于是
内普丘恩喷泉内栩栩如生的武士们,就成了这家美国公司的品牌守护神……
柏林,就是这样兼收并蓄,就是这样色彩缤纷,就是这样的说不尽……
一、无言的哈勒
哈勒,只是一个处于德国中部偏东的内陆小城市,远离北海与波罗的海,可却有一个
海员宾馆。蝈蝈就入住在那里。
尽管宾馆地处一条繁忙的高等级公路旁,紧密的双层窗却能使房内听不到一点声响;
尽管听不到一点声响,蝈蝈还是早早就醒来了。
夏末秋初的早晨,空气凉而清新。大大小小的车辆嗖嗖地从宾馆大门口驶过。胖老头
与窈窕少女也同方向地同样腰间扎着运动衣向宾馆大门口跑过来又离去。跑过来的方向有
棵大树,树上结着累累不知名的绿色的果实;离去的方向是一个大大的花圃,红橙黄绿青
蓝紫,缤纷得几乎要让人怀疑其真实性。蝈蝈瞧着花圃,踱到了宾馆的后面。
宾馆的后面,是一个普通的街区:不宽不窄的街道,街道一侧停着各式的小汽车。街
道旁是一幢挨一幢的三层或四层楼房,有几家店铺在底层开着门,却照例见不到几个行人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教堂,可以望见钟楼绿色与金色相间的尖顶。但整个街区给蝈蝈的感
觉却是弥散着一种缺乏生气的暗褐色的色调。注意观察,对面就是一幢暗褐色的建筑。
哈勒的普通建筑,其外墙只是在水泥墙面上用各色涂料涂成各种颜色。挺美,但过一
段时间就需重新喷涂,才能保持它的美。这幢建筑显然是由于多年未用外墙涂料喷涂,全
身露着十几或几十年前水泥的原色,一如一个穿着一身已脏得看不出颜色的衣服的乞丐;
而毁损的墙角与剥落的墙面,更使它显得衣衫褴褛。邻街的窗玻璃从一楼到四楼全都有不
同程度的破碎,可看见屋内布满灰尘的旧吊灯,在微风中微微晃动。
在一个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的城市内见到这样的建筑,是蝈蝈始料不及的。这幢楼为
什么如此破旧?为什么没人居住?为什么没人管?是无奈还是有意?百思不得其解。而让
蝈蝈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随着蝈蝈前行的脚步,这样的建筑又是一幢、再来一幢、还有
一幢……难怪整个街区的色调是暗褐色,原来如此。
考察哈勒某厂是蝈蝈们来哈勒的唯一目的。憨厚而略带忧郁的赫克厂长在交流结束后
热情地将蝈蝈们领到该厂的顶层。在这里,可以看到哈勒市的全貌:老城区,是一片红色
的屋顶,中间穿插着绿色的树,陈旧而静谧;新城区,各种风格的建筑犬牙交错,几幢高
层建筑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热闹而浮燥。赫克的手又指向另一侧的远处,他说,那里有一
个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东德时期曾是这个城市的支柱,八万人在那里或为那里工作。
现在呢?蝈蝈问。赫克的声音显然变得低沉了:五千人。两德统一后,大量的东德企
业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连刚才所说的石化巨人也不能幸免其衰落的命运。
那在两德统一已十二年的今天,凭原西德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耳曼人的刻苦严谨,这
些问题应该解决了吧?
赫克无奈地摇摇头: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好多人由于在本地找不到工作,就都跑到原
西德的城市中去就业了。即使如此,目前的失业率还高达25%.那城内废弃的楼房,就是因
为走了许多人的缘故?
赫克无言,蝈蝈无言。
离开哈勒之前,在一个有轨电车车站边因故停留。水量充沛的萨勒河奔涌着从城边穿
过,河边的浓荫与浓荫后伸出的城堡样建筑引得蝈蝈上前想看个究竟,却被又一片二层楼
房挡住了去路。沿楼房走到大门口,才明白里面是一座废弃的工厂。大门关着,透过门上
的钢丝网看进去,漆着红白两色的档车杆斜伸向天空,档车杆后的场地上,长满了一尺来
高的杂草。二层楼的厂房以及另一边的其它厂房早已废弃,远远望去一片漆黑。当蝈蝈举
起相机准备拍摄时,意外地映入了工厂高大的烟囱。
那是一个与工厂同时废弃的烟囱。在那曾经冒出袅袅白烟或其它颜色的烟的烟囱顶上
,一个巨大的、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圆圈中有“VW”字样的大众汽车标志在慢慢地旋转。当
昔日的生产用构筑物成为广告支架时,大众公司想到的是“VOLKSWAGEN”将因此被更多的
人注目,而蝈蝈想到的是它每时每刻在告诉哈勒的人们:这家工厂已不复存在。
蝈蝈无言。
哈勒无言。
二、精致的科特布斯
夕阳落入地平线时,蝈蝈站在了小城的一个十字路口。周围的景物在晚霞的映照下依
然清晰:小方石铺就的街道非常清洁,象上过油一样地泛着淡淡的微光。街道两侧,漆成
黑色的铁艺般的街灯已经亮了,灯泡在玻璃罩内射出暖暖的橙黄色。楼房均为三层或四层
,一幢紧挨着一幢,一律的红色屋顶,但墙面则色泽不一,米色与浅黄色为主,夹着几幢
粉绿或淡蓝色的建筑,宁静中显出几分活跃。而制作精美、繁复的山花点缀在窗沿或檐下
,则给人以一种历史的厚重。没有行人的街道静悄悄,刹那间感觉好象来到了一个专以拍
摄三十年代上海租界的故事片而建造的影视城。如果从某条巷子里再钻出一辆油光铮亮、
叮铛作响的黄包车的话,那就肯定是误入了某拍摄现场了。
寻找科特布斯的市民其实也不困难。穿过其中的一条小街,小街前是一座小小的教堂
。教堂前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疏疏的几棵大树,大树旁是一个露天的酒吧。大大的
布质凉蓬下,男的、女的、年长的、年轻的人们,手握着一支或一扎啤酒,轻轻地聊天或
静静地休闲。当一支由东方人组成的小队伍拖着行李箱隆隆作响地穿行其侧时,凉棚下的
人们会不经意地看,但不会“注视”。而如果你刻意地注视对方,对方会给你一个轻松的
微笑。总之,让人既不感到无人理会的落寞,也没有受到类似骚扰的尴尬。日耳曼人的文
明真是令人愉悦。
天全黑时,在一个名叫“卫兵”的小餐馆用了晚餐。这是一座二层楼的小房子,紧靠
着一座拱型的城门。据说这座房子原来是守城士兵的宿舍,所以起名卫兵应是有历史依据
的。木质的墙由于年代久远而已成深色,屋角的灯发出昏黄的光亮,可以看见室外同样坐
着好些饮酒消闲的人们,同样的轻声细语,同样的烛光摇曳。
穿过黑黑的小门厅后沿着窄窄的木质楼梯向上走,感觉是在爬老上海石库门里的木梯
。侍者在楼梯口领着客人来到中间一个较大的厅。说是较大,也就是两张桌子,可坐十来
个人。那是两张已掉尽了油漆的桌子,边边角角都磨出了原木的本色,但感觉很结实,很
有沧桑感。墙壁已有部分剥落,露出里面的红砖砌块。仔细看却可以看出主人已将整个墙
面用亚光漆漆过,既不露痕迹地保持着陈迹,又不会再有其它东西脱落影响饮食卫生。墙
上布置着古代铜质的战马的面罩、兵士的铠甲和火炬的把手,在火炬把手上方应该燃着火
苗的地方,点着橙色的灯泡,让人感觉仍然置身于守城的要塞之中,不免举起泛着泡沫的
啤酒杯时豪气顿生。
夜的科特布斯是宁静的,只有街头的酒吧台和商店的橱窗里还亮着灯,那橱窗内的灯
会一直亮到第二天早晨。在中欧夏夜微微的凉风中一路慢慢地走回宿处,一边悠然地看看
橱窗,让人真是彻底地放松了。化妆品橱窗,钓具橱窗,瓷器橱窗……就餐用刀叉的橱窗
,那形状类似而大小不一的刀叉依次非常整齐地排列着,在明亮的灯光下集体闪闪发光,
非常地好看。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卖糖果的商店的橱窗,各形各色的糖果用藤篮、果盘和玻
璃杯或包装、或点缀,加上恰到好处的灯光的采用,就象鲜花店里的插花一样,完全是赏
心悦目的艺术品。到此时,蝈蝈对在科特布斯所见到的一切,只有两个字来形容:精致。
晨光下的十字街头,旋转的喷头在向花圃中的绿草红花洒着水,红白两色的家族的旗
帜在十六世纪的古堡顶上迎风飘扬。酒吧的桌椅整齐而整洁地排放在路边的遮阳蓬或遮阳
伞下,盆花在伞边与房舍的窗前怒放。车行过一座造型质朴的木桥,桥下清澈的河水湍急
地穿过桥洞。沿河边是密密的树林,空气极其清新。林中小路上,一位穿着运动装的中年
汉子正在慢跑。紧跟其后的,是一条白色的狗儿。蝈蝈不思进取地想:如果那人就是自己
的话,夫复何求?
三、说不尽的柏林
说到柏林,首先就想到柏林墙。那曾经是这样的建筑群:104.5公里水泥板墙,10公里
水泥墙,55公里铁丝网,108公里防汽车壕沟,253个了望台,136个碉堡和270个警犬桩。
如此庞大的工程,竟在1989年11月18日一日之内拆除殆尽,也算是个奇迹吧。
现在还留了三处遗迹供人凭吊。墙不算厚,奇特的是墙的顶端是大约直径为30公分的
圆管。可以想见的用途就是:大大增加翻越的难度,从而有效防止“叛逃”。在勃兰登堡
门对面的原西柏林一侧,十几个白色薄板制成的十字架一字排开,悬挂在围着泰尔公园的
铁丝栅栏上。上面是翻越柏林墙被击毙的冤魂的名字与死亡日期。最冤的叛逃者死于1989
年7月,离两德统一不足3个月,离柏林墙拆除也才不过4个月。其中的几个白十字架下,放
着盆花与花环。
而同样的花环,蝈蝈在柏林还见到过一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的马恩铜像前。同处一
城的两只花环哟……
从国会大厦屋顶望去,泰尔公园在柏林市中心如绿色的海洋一样壮观。可在1948年6月
24日开始的320多天里,由于苏军对西柏林的封锁,公园内的所有植物都成了劈柴,公园曾
光秃秃的看不到一点绿色。
而同样在公园旁的苏军纪念碑,却一直未曾断了纪念的火焰。那可是同处在西柏林呀
……
从勃兰登堡门东行,菩提树下大街与腓特烈大街拐角处,本特利汽车专卖店内,一辆
紫色的宾利骄车(曾在北京车展上卖出600~800多万元的天价)在灯光的映照下,全身放
射出锃亮耀眼的光芒,一派豪华富贵的祥光。
而店铺是那么的小,那么的不起眼,而且店门口连块广告牌都没有。而且整条街上,
都没有一块广告牌啊……
腓特烈大街的另一侧,一群赤裸着上身的青年露着背部和臂上各种颜色与图案的刺青
,长发或者光头下方的耳朵、鼻子甚至眼皮上戴着微微晃动的金属环,牵着同样数量的、
长相凶猛的恶犬,抱着金属的包装盒向行人索要零钱。
一位类似装束的小伙子带着女友从街的另一侧走过。对面那群人中突然冲出一位光头
青年,直奔小伙而来。当蝈蝈以为会有一场交锋时,却见光头青年上来拍拍小伙子的肩膀
,在他耳旁说了句什么后,又跑回了马路对面。问翻译,说光头只是他对小伙子说:我们
有着相同的爱好。嘿……
腓特烈宫剧院是东柏林时代最好的剧院之一,根据《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改编拼凑的
歌舞剧“神奇的2002之夜”就在这里演出。百分之七十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使蝈蝈想起
中国的剧场。演员演出很敬业,剧场内的观众除了在认为应该鼓励时发出的掌声之外,没
有一点声响。尽管演出水平并不是十分高超,但全体演员还是在三谢其幕后方才掌声渐息
,使蝈蝈不忍想起中国的剧场。遗憾的是,在观众陆续走出剧场时,每个门口都有主要演
员守着门,手里拿着盒子,请观众自愿掏钱。
当蝈蝈由此对演员们的好感顿时消失殆尽时,在剧场门外,翻译告诉我们:那是演员
们为遭受洪水袭击的灾民募捐。蝈蝈不由得一阵脸上发烫:咳……
德国最声名显赫的洪堡大学门口,拥塞着临时铺开的书摊……
在铁路桥的桥洞里就餐,火车在头顶隆隆驶过,烛光在震动中略略摇晃。吃到了最好
吃的一顿西餐,价格当然不菲……
体现着欧洲优雅风格的红色的柏林大会堂,正对着巨幅的红色的可口可乐广告,于是
内普丘恩喷泉内栩栩如生的武士们,就成了这家美国公司的品牌守护神……
柏林,就是这样兼收并蓄,就是这样色彩缤纷,就是这样的说不尽……
签名档
言可易,心不替。
2015/7/17 22: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