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日语(12新)
浏览量:939 回帖数:0
1楼
(111)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不久前,有一位网友Tong兄,给我发邮件,说他天天听NHK的日语广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えんだか"(日元升值)或"えんやす"(日元贬值)这两个词。他说,这两个词的中
文意思,他知道,但具体的含义,他不太清楚,他希望我能谈谈。因为这个问题,与日语
学习关系不大,所以我当时没有回复。但是刚才,我又收到一位本地网友的邮件,说今天
《北京晚报》的股市汇市版上,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日元贬值,他也希望我能谈谈。因
为兄弟我不是搞金融的,所以不能谈的很专业,我想在这里,用比较通俗的大白话,简单
谈谈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目前日元与美元的比价,大约是120:1,也就是说,你拿120日元,能兑换1美元,但日本政
府的真实意图是,让这个比价逐步达到160:1,也就是拿160日元,兑换1美元(参见日本财
务大臣盐川正十郎12月1日在仙台的讲演)。这样一来,对日本有什么好处呢?各位都知道
,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就是向海外出口各种商品,假设日本生产一种玩具娃娃,价格是
120日元,拿到美国去买,按照120:1的比价,应当买1美元,但是,如果按照160:1的比价
,则只买0.75美元,比以前的价格,便宜了四分之一。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便宜还不好吗?当然,对美国人很好,但对我们中国人,可就惨啦。
比如那种玩具娃娃,日本生产,中国也生产,以前大家都买1美元,现在日本突然降到0.7
5美元,美国人肯定都买日本的,不再买中国的,中国产品一下子就完蛋了。如果只是一种
玩具娃娃,那也就算啦,关键是中日两国所有的同类出口商品,日本价格,都比中国价格
低一大块,那就很可怕了,那意味着许多工厂要倒闭,许多工人要失业,许多设备要闲置
,等等,所以我说,日本政府故意放纵日元贬值,很明显是一种□□□□阴谋,不仅损人
利己,而且用心险恶。
日元贬值,除了对我们国家有重大影响之外,对国内炒汇的单位与个人,也有重大影响。
假设您炒汇,现在您用120日元,能兑换1美元,一旦日元持续贬值,达到160:1的比价,那
您只能兑换0.75美元,您的损失可就大啦。所以对那些炒汇的朋友,我建议您在目前形势
下,在考虑购入日元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千万别让日本人把您给玩啦。
(112)靖国神社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在国内,凡是经常看报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在日本东京,有一个靖国神社,那里供奉
着日本近代历次战争阵亡者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
。每年8月15日,日本政客都会不顾中国的抗议,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老兵组织和右翼团
体,在那一天,也纷纷出笼,招摇过市,哗众取宠,上演一出出闹剧。
但是,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据我观察,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他们往往用"日本复辟军
国主义"之类的□□理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严格地讲,并不是□□问题,而是哲
学问题,它涉及到日本人特有的生死观。刚才上网,看到一条消息,说靖国神社还想在台
湾设立"分社",所以我想写一个帖子,简单聊一聊。
首先说说中国人的生死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种认识,好人死后上天堂,被后人敬
仰,坏人死后下地狱,被后人诅咒,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杭州的岳飞庙,岳飞的塑像
站在庙里面,受后人香火,秦桧的铸像跪在庙外面,受后人唾弃。因此,中国人的生死观
,是一种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而且事实上,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死观,基本上也是这
样。
但惟独日本例外。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死后,都变
成佛(buddha),其牌位,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是石川五右卫门,该人是日本16世纪有名的盗贼,按理说,是个坏人,但在许多地方的神
社中,都有该人的牌位。所以我说,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
特有的生死观。
看到这里,您就能明白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了。在日本,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并不奇
怪,假如有一天,左翼政客上台了,我敢跟您赌一块钱,他们同样会参拜靖国神社,这就
是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不可能改变的。
现在中国有些哈日族朋友,对这种现象,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中国政府是"多管闲事"。
对此,兄弟我深感痛心。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5000年历史上最大一
次战争灾难,其罪行罄竹难书,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就是向中国人民的无耻挑衅,中
国政府表示抗议,怎能认为是"多管闲事"呢?有一位网友说的好:这些恶魔的灵魂安息
了,而那些千千万万死难者的灵魂何时安息呢?靖国神社方圆几百里,夜夜都有冤魂在哭
号。
▲备注:网友Yinghua兄对石川五右卫门的例子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石川五右衛門は悪
い商人や侍から盗んだ金を貧しい農民や町人に配る義賊じゃん(劫富济贫的义贼)。
(113)背单词的小窍门
今天上午有一位网友Faye(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王菲呢),给我发邮件,说她学日语,已经
有一年多了,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太少,她希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问我有什么窍门。类似
这样的邮件,我以前也收到过,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我自己背单词的四点小窍门,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第一,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派生词。比如背"輝く"(发光)时,干脆将"輝かす
"(使..发光)和"輝かしい"(发光的)也一同背下来,因为后面两个单词,都是从前
面这个单词派生出来的,它们的汉字部分,发音相同,意义上也互有联系,比较容易背下
来。在《和汉词典》上,这样的单词,通常都放在一起,很容易查到。
第二,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反义词。比如背"広い"(宽)时,同时背"狭い"(
窄),背"静か"(安静)时,同时背"賑やか"(热闹),被"勝つ"(赢)时,同时
背"負ける"(输),背"上着"(外衣)时,同时背"下着"(内衣),等等。许多大
、中型的《和汉词典》,都列出单词的反义词,很容易找到。
第三,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关联词,比如"これ、それ、あれ、どれ","春、夏
、秋、冬","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一つ、二つ、三つ",等等,每组单词,
意义上互有关联,不妨一起背下来,以节省时间。不过一般的《和汉词典》,并不列出一
个单词的所有关联词,所以需要您自己去查找。
第四,如果您懂英语,我建议您再准备一本《和英词典》。因为有些日语单词,汉语意思
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知道哪个意思,是最主要的,在这种时候,我一般再查一下《和英
词典》,比如"そろそろ",第一个意思是slowly,于是我就知道,这个单词的主要意思
是"慢慢地"。如果您不懂英语,这一条就算啦。
我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提到日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因此增加词汇量,有助于
提高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上面说的四个小窍门,都是在您有多余精力、记
忆力比较好的前提下做的,如果您不具备这个前提,那只好用传统方法,见一个生词,背
一个生词了。
(114)怎样看待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题
今天上午去《强国论坛日本版》看了看,发现有不少帖子,是讨论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
题。其中一位网友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日本媒体天天宣传,犯罪者是中国人,长
期受其影响,大脑似乎有了惯性,以至于有时犯罪者不是中国人时,心里还纳闷,怎么不
是中国人呢?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国民一致认为中国人不好。当然,我不否认,那些犯罪
的中国人确实可恶,给所有中国人丢了脸,抹了黑。但是,除此之外,这个问题还有一个
深层原因,被日本媒体故意隐瞒了,所以我想在这个帖子中,通过一个小故事,给各位揭
示出来。
小陈是福建省福清市的一个农民,他们村子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蛇头阿辉(已判刑)
,帮助过很多人,偷渡去日本。有一天,阿辉对小陈说,最近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前要两
万美元,才能漂过去,现在只要一万美元就行了,你想不想去啊?小陈回家,仔细想了想
,最后决定去,于是从家属、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万美金,交给阿辉。一个月之后
,阿辉派手下人,带着20名偷渡者,登上了一艘经过改装(有夹仓)的货船,前往日本。
货船到达千叶县千叶市的外海,停了下来。半夜,当地黑社会组织"松叶会"的老大荒木
,派手下人,用快艇,分三批,将这些偷渡者运上岸来。按照约定,每运进一名偷渡者,
阿辉需要向荒木支付8000美金,20人,总共是16万美金,约合聊天,他告诉我,这条胡同,至少有
一百年的历史,最初叫做"劈柴胡同",居民以砍柴、贩柴的穷人为主。以后,居民结构
有了变化,陆续迁入一些商人、职员、教师等,因此再叫"劈柴胡同",感觉有些低俗,
于是改名为"辟才胡同"。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北京还有不少,《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
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北京胡同名称的变迁,您要是有兴趣,不妨找来看一看。
后来在澳门大学图书馆,读了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地名の研究》,发现在日本
,原来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地方,很早以前,叫做"遠見山"(とおみやま
),当地居民觉得这个名字过于普通,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富山"(とみやま)
,希望今后的生活能够富裕起来。
又比如,沿着日本的海岸线,有凹进去的地方,有凸出来的地方。有一个凸出来的地方,
很早以前,叫做"脹らみ"(ふくらみ),也就是"膨胀处"的意思,当地居民觉得这个
名字太粗俗,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福良"(ふくら),您可以看出,新名字比旧
名字文雅多了。
再比如,有一个地方,属于低洼地区,很早以前,叫做"窪田"(くぼた),这个名字,
让人一看,就觉得不舒服,有一种低矮、潮湿的感觉,于是当地居民根据它的发音,改名
为"久保田"(くぼた),含有"被永久保护的田地"这样一个吉祥的意思。
在语言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假借字(phonetic loan character),
意思是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比如用"辟"代替"劈"等。通过上
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地名命名方面,都有使用假借字的传统,这真是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117)从几个助动词看日本人的"心细"
昨天晚上,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他问:日本人比较"心细",这个特点,在日语中是
怎样体现出来的?乍一问,还真给我问住了,我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回答他。今天上午,整
理邮箱时,又看到了这份邮件,思考了一下,觉得有点眉目。所以,下面我想通过日语的
几个助动词,来简单谈谈日本人的"心细"。
比如在汉语里,"我快乐"和"他快乐"这两句话,主语不同,但谓语相同,英语也是这
样,这两种讲法,我们大家都习惯了,感觉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日本人却感觉有毛病。日
本人认为,"我快乐",这样讲是可以的,因为我是否快乐,我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
快乐",这样讲是不可以的,因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喜怒哀乐等),除了他本人知道之
外,别人并不知道,如果非要讲,必须改成"他好象快乐"。
于是在日语中,就有了几个助动词,专门用来描述第三人称的心理变化,以区别于第一人
称的心理变化。常用的两个助动词是"たい"和"たがる",中文意思都是"想",我"
想"怎样怎样,用前者,他"想"怎样怎样,用后者,两者不能混用,请看一个小例子。
①私は行きたい。(我想去)
②彼は行きたがる。(他想去)
另外两个常用的助动词是"らしい"和"そうだ",中文意思都是"好象",用来表示第
三人称"好象"怎样怎样,请看两个小例子。
①私は嬉しい。(我快乐)
②彼は嬉しいらしい。(他快乐。实际上是:他好象快乐)
①私は忙しい。(我忙)
②彼は忙しそうだ。(他忙。实际上是:他好象忙)
在许多西方人写的研究日本人的著作中,都把上面这种现象,当作日本人"心细"的一个
例证,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术语,不是"心细",而是说日本人在讲话时,很注意区别"主
观描述"与"客观描述"。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118)聊聊日文的标点符号
小时候,看著名的抗日影片《平原游击队》,其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有一个日军
通讯兵,拿着一张纸,走到老鬼子松井(方化饰演)跟前,立正报告说:司令部来电,然
后将那张纸,递给松井,此时,影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专门显示那张纸上的日文内容,
我惊奇地发现,那上面几乎全部是片假名,只有少数几个汉字,乍一看,还真看不懂。当
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日军的电文,怎么是这种写法?
长大以后,看了一些书,才知道,原来在战前,日本的正式公文,就是这种写法。刚才我
从网上,找到一个昭和16年颁布的《治安维持法》,我把其中第一章第七条,列在下面,
请您看一看。这种写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只有片假名,没有平假名,二是没有标点
符号,包括常用的逗号和句号。
国体ヲ否定シ又ハ神宮若ハ皇室ノ尊厳ヲ冒涜スべキ事項ヲ流布スル事ヲ目的トシテ結社
ヲ組織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役員其ノ他指導者タル任務ニ従事シタル者ハ無期又ハ四年以
上ノ懲役ニ処シ情ヲ知リテ結社ニ加入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目的遂行ノ為ニスル行為ヲ為
シタル者ハ一年以上ノ有期懲役ニ処ス
事实上,自从日本人发明文字以来,一直到明治时期,所有的文章,都没有标点符号,也
就是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不会断句。文章不断句,除了阅读不方便之外,还有一个缺点
,就是容易造成误解,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有一个人,去商店买念珠(宗教用品),
念珠分为两种,一种是绕在脖子上的,一种是绕在手腕上的,下面这句话中,有一个假名
"て",说话人如果在它后面停顿一下,意思是①,如果在它前面停顿一下,意思就是②
。
①二重に曲げて、首に掛ける数珠(在脖子上绕两圈的念珠)
②二重に曲げ、手首に掛ける数珠(在手腕上绕两圈的念珠)
所以从明治时期起,日本人开始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刚开始,他们的学习方法很可笑,就
是先把一篇英文,翻译成日文,然后,英文中有逗号的地方,日文中也加一个逗号,英文
中有句号的地方,日文中也加一个句号,以此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大正时期,标点
符号开始出现在报刊杂志中,但许多人还不接受,进入昭和时期,才基本普及。
我写这个帖子,一方面是介绍一点日文标点符号的知识,给各位解解闷,另一方面,是有
一个日本网友,昨天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近代日语对汉语的影响",该文把
近代日语吹的天花乱坠,好象没有近代日语,汉语就完蛋啦。出于礼貌,我没好意思反驳
他,但我心里暗想,连"脖子"和"手腕"都分不清的语言,你还好意思吹(笑)?
(119)古代日语的基础词汇量
上个星期,有一位网友给我发邮件,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一个现代日语的单词,比如
"訪れる"(访问),在500年前或者1000年前的古代日语中,是否也有?如果有,当然很
好,如果没有,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表达"访问"这个意思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日语
词汇产生的年代,兄弟我对这方面的事情,知道的不多,因此只能翻翻资料,简单侃几句
。
日本有一位学者佐藤武义,曾经做过一次非常重要的统计,他把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
》、《万叶集》等13本书找来,将这些书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分门别类
,挑选出来,每一类中,剔除掉那些重复的单词、生僻的单词、宫廷用语、民间俚语、人
名、地名等,最后发现,约有200个单词,是在13本书中都出现过的,因此他认为,这200
个单词,是构成古代日语的基础词汇。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①名词:约有80个,比如"とり"(鸟)。
②动词:约有60个,比如"いく"(去)。
③形容词:约有20个,比如"たかし"(即"たかい",高的)。
④副词:约有10个,比如"また"(又)。
⑤其他单词:约有30个,比如连体词"その"(那个)。
《源氏物语》写于公元1000年左右,《万叶集》写于公元770年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那个年代,古代日语的基础词汇量,还是很少的,不能表达过于复杂的意思。至于"訪
れる"这个单词,200个基础词汇中没有它,但据《强国论坛日本版》网友音乐迷老弟讲,
在《源氏物语》中出现过,原文如下。但这个单词,在另外12本书中,是否出现过,我就
不知道了。不过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单词在1000年前就已经有了。
久しく訪れたまはざりけるを、思し出でて。
上面这个问题,如果真要深入研究下去,还是相当复杂的。比如有一本书上说,"月曜日
、火曜日、水曜日"等,表示星期几的单词,是19世纪初期,日本人根据英语Monday、Tu
esday、Wednesday等,创造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我就要问,那么古代的日本人,用什
么单词,来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呢?所以我说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的,兄弟我也
没有那种学问,所以就侃到这里为止。
(120)从杜丘冬人、真由美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做"夫妻相",意思是一男一女结婚,经过若干年之后,双
方的体形相貌,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有些相似起来。比如我和我爱人,我体胖,脸大,我
爱人体瘦,脸小,但是生孩子之后,我爱人有点发福,于是好多人都说,你们两口子,越
来越有"夫妻相"了。
我为什么要说起这个话题呢?因为昨天晚上,我们小区的有线电视,播放了一部很早以前
的日本电影《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追捕》,因为是日文原文版,
我正好闲着没事,就随便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脑子里开小差,突然想到了"夫妻相"
这个词。我觉得,杜丘冬人(高仓键扮演)和真由美(中野良子扮演),体形相貌差异太
大,即使成为眷属,恐怕也很难有"夫妻相"(真是吃饱了撑的,瞎操心)。
看完电影,我又想到了一般日本人的体形相貌。日本人虽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但从整
体上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在美国,欧洲后裔与亚洲后裔的差别
,是相当大的。但是,有一位德国医生Erwin von Baelz,明治时期来日本考察,他却看出
了差别。这位医生精通解剖学,他走遍日本各地,观察各地的日本人,经过认真研究,得
出一个重要结论:日本人的体形相貌,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萨摩型",以鹿儿岛县县
民为代表,一类叫做"长州型",以山口县县民为代表。下面是两种类似的主要差别:
萨摩型-长州型
宽脸盘-长脸盘
双眼皮-单眼皮
宽鼻梁-窄鼻梁
厚嘴唇-薄嘴唇
大耳垂-小耳垂
矮身材-高身材
按照这个标准,杜丘冬人好象属于"萨摩型",真由美好象属于"长州型"。其实,属于
什么类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医生还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结论:"萨摩型"的人口
数量多,社会地位低,"长州型"的人口数量少,社会地位高,因此日本这个国家,传统
上是由"长州型"统治的。这个观点,还真是很新颖,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一点点道理
,比如小泉纯一朗,典型的长脸盘、高身材,很明显是"长州型",但他之前的历任日本
首相呢?比如森喜朗,好象就是"萨摩型"吧。所以我说,这位医生的观点,与我写的《
闲聊日语》一样,都是随便听听罢了,不必过于认真。
▲备注:关于"夫妻相",网友P5兄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是由于夫妻结婚时间
长了,男方精液中的DNA,对女方身体的影响造成的,所以结婚时间越久,"夫妻相"越重
。
(111)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不久前,有一位网友Tong兄,给我发邮件,说他天天听NHK的日语广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えんだか"(日元升值)或"えんやす"(日元贬值)这两个词。他说,这两个词的中
文意思,他知道,但具体的含义,他不太清楚,他希望我能谈谈。因为这个问题,与日语
学习关系不大,所以我当时没有回复。但是刚才,我又收到一位本地网友的邮件,说今天
《北京晚报》的股市汇市版上,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日元贬值,他也希望我能谈谈。因
为兄弟我不是搞金融的,所以不能谈的很专业,我想在这里,用比较通俗的大白话,简单
谈谈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目前日元与美元的比价,大约是120:1,也就是说,你拿120日元,能兑换1美元,但日本政
府的真实意图是,让这个比价逐步达到160:1,也就是拿160日元,兑换1美元(参见日本财
务大臣盐川正十郎12月1日在仙台的讲演)。这样一来,对日本有什么好处呢?各位都知道
,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就是向海外出口各种商品,假设日本生产一种玩具娃娃,价格是
120日元,拿到美国去买,按照120:1的比价,应当买1美元,但是,如果按照160:1的比价
,则只买0.75美元,比以前的价格,便宜了四分之一。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便宜还不好吗?当然,对美国人很好,但对我们中国人,可就惨啦。
比如那种玩具娃娃,日本生产,中国也生产,以前大家都买1美元,现在日本突然降到0.7
5美元,美国人肯定都买日本的,不再买中国的,中国产品一下子就完蛋了。如果只是一种
玩具娃娃,那也就算啦,关键是中日两国所有的同类出口商品,日本价格,都比中国价格
低一大块,那就很可怕了,那意味着许多工厂要倒闭,许多工人要失业,许多设备要闲置
,等等,所以我说,日本政府故意放纵日元贬值,很明显是一种□□□□阴谋,不仅损人
利己,而且用心险恶。
日元贬值,除了对我们国家有重大影响之外,对国内炒汇的单位与个人,也有重大影响。
假设您炒汇,现在您用120日元,能兑换1美元,一旦日元持续贬值,达到160:1的比价,那
您只能兑换0.75美元,您的损失可就大啦。所以对那些炒汇的朋友,我建议您在目前形势
下,在考虑购入日元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千万别让日本人把您给玩啦。
(112)靖国神社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在国内,凡是经常看报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在日本东京,有一个靖国神社,那里供奉
着日本近代历次战争阵亡者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
。每年8月15日,日本政客都会不顾中国的抗议,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老兵组织和右翼团
体,在那一天,也纷纷出笼,招摇过市,哗众取宠,上演一出出闹剧。
但是,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据我观察,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他们往往用"日本复辟军
国主义"之类的□□理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严格地讲,并不是□□问题,而是哲
学问题,它涉及到日本人特有的生死观。刚才上网,看到一条消息,说靖国神社还想在台
湾设立"分社",所以我想写一个帖子,简单聊一聊。
首先说说中国人的生死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种认识,好人死后上天堂,被后人敬
仰,坏人死后下地狱,被后人诅咒,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杭州的岳飞庙,岳飞的塑像
站在庙里面,受后人香火,秦桧的铸像跪在庙外面,受后人唾弃。因此,中国人的生死观
,是一种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而且事实上,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死观,基本上也是这
样。
但惟独日本例外。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死后,都变
成佛(buddha),其牌位,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是石川五右卫门,该人是日本16世纪有名的盗贼,按理说,是个坏人,但在许多地方的神
社中,都有该人的牌位。所以我说,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
特有的生死观。
看到这里,您就能明白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了。在日本,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并不奇
怪,假如有一天,左翼政客上台了,我敢跟您赌一块钱,他们同样会参拜靖国神社,这就
是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不可能改变的。
现在中国有些哈日族朋友,对这种现象,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中国政府是"多管闲事"。
对此,兄弟我深感痛心。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5000年历史上最大一
次战争灾难,其罪行罄竹难书,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就是向中国人民的无耻挑衅,中
国政府表示抗议,怎能认为是"多管闲事"呢?有一位网友说的好:这些恶魔的灵魂安息
了,而那些千千万万死难者的灵魂何时安息呢?靖国神社方圆几百里,夜夜都有冤魂在哭
号。
▲备注:网友Yinghua兄对石川五右卫门的例子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石川五右衛門は悪
い商人や侍から盗んだ金を貧しい農民や町人に配る義賊じゃん(劫富济贫的义贼)。
(113)背单词的小窍门
今天上午有一位网友Faye(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王菲呢),给我发邮件,说她学日语,已经
有一年多了,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太少,她希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问我有什么窍门。类似
这样的邮件,我以前也收到过,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我自己背单词的四点小窍门,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第一,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派生词。比如背"輝く"(发光)时,干脆将"輝かす
"(使..发光)和"輝かしい"(发光的)也一同背下来,因为后面两个单词,都是从前
面这个单词派生出来的,它们的汉字部分,发音相同,意义上也互有联系,比较容易背下
来。在《和汉词典》上,这样的单词,通常都放在一起,很容易查到。
第二,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反义词。比如背"広い"(宽)时,同时背"狭い"(
窄),背"静か"(安静)时,同时背"賑やか"(热闹),被"勝つ"(赢)时,同时
背"負ける"(输),背"上着"(外衣)时,同时背"下着"(内衣),等等。许多大
、中型的《和汉词典》,都列出单词的反义词,很容易找到。
第三,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关联词,比如"これ、それ、あれ、どれ","春、夏
、秋、冬","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一つ、二つ、三つ",等等,每组单词,
意义上互有关联,不妨一起背下来,以节省时间。不过一般的《和汉词典》,并不列出一
个单词的所有关联词,所以需要您自己去查找。
第四,如果您懂英语,我建议您再准备一本《和英词典》。因为有些日语单词,汉语意思
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知道哪个意思,是最主要的,在这种时候,我一般再查一下《和英
词典》,比如"そろそろ",第一个意思是slowly,于是我就知道,这个单词的主要意思
是"慢慢地"。如果您不懂英语,这一条就算啦。
我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提到日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因此增加词汇量,有助于
提高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上面说的四个小窍门,都是在您有多余精力、记
忆力比较好的前提下做的,如果您不具备这个前提,那只好用传统方法,见一个生词,背
一个生词了。
(114)怎样看待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题
今天上午去《强国论坛日本版》看了看,发现有不少帖子,是讨论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
题。其中一位网友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日本媒体天天宣传,犯罪者是中国人,长
期受其影响,大脑似乎有了惯性,以至于有时犯罪者不是中国人时,心里还纳闷,怎么不
是中国人呢?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国民一致认为中国人不好。当然,我不否认,那些犯罪
的中国人确实可恶,给所有中国人丢了脸,抹了黑。但是,除此之外,这个问题还有一个
深层原因,被日本媒体故意隐瞒了,所以我想在这个帖子中,通过一个小故事,给各位揭
示出来。
小陈是福建省福清市的一个农民,他们村子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蛇头阿辉(已判刑)
,帮助过很多人,偷渡去日本。有一天,阿辉对小陈说,最近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前要两
万美元,才能漂过去,现在只要一万美元就行了,你想不想去啊?小陈回家,仔细想了想
,最后决定去,于是从家属、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万美金,交给阿辉。一个月之后
,阿辉派手下人,带着20名偷渡者,登上了一艘经过改装(有夹仓)的货船,前往日本。
货船到达千叶县千叶市的外海,停了下来。半夜,当地黑社会组织"松叶会"的老大荒木
,派手下人,用快艇,分三批,将这些偷渡者运上岸来。按照约定,每运进一名偷渡者,
阿辉需要向荒木支付8000美金,20人,总共是16万美金,约合聊天,他告诉我,这条胡同,至少有
一百年的历史,最初叫做"劈柴胡同",居民以砍柴、贩柴的穷人为主。以后,居民结构
有了变化,陆续迁入一些商人、职员、教师等,因此再叫"劈柴胡同",感觉有些低俗,
于是改名为"辟才胡同"。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北京还有不少,《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
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北京胡同名称的变迁,您要是有兴趣,不妨找来看一看。
后来在澳门大学图书馆,读了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地名の研究》,发现在日本
,原来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地方,很早以前,叫做"遠見山"(とおみやま
),当地居民觉得这个名字过于普通,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富山"(とみやま)
,希望今后的生活能够富裕起来。
又比如,沿着日本的海岸线,有凹进去的地方,有凸出来的地方。有一个凸出来的地方,
很早以前,叫做"脹らみ"(ふくらみ),也就是"膨胀处"的意思,当地居民觉得这个
名字太粗俗,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福良"(ふくら),您可以看出,新名字比旧
名字文雅多了。
再比如,有一个地方,属于低洼地区,很早以前,叫做"窪田"(くぼた),这个名字,
让人一看,就觉得不舒服,有一种低矮、潮湿的感觉,于是当地居民根据它的发音,改名
为"久保田"(くぼた),含有"被永久保护的田地"这样一个吉祥的意思。
在语言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假借字(phonetic loan character),
意思是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比如用"辟"代替"劈"等。通过上
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地名命名方面,都有使用假借字的传统,这真是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117)从几个助动词看日本人的"心细"
昨天晚上,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他问:日本人比较"心细",这个特点,在日语中是
怎样体现出来的?乍一问,还真给我问住了,我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回答他。今天上午,整
理邮箱时,又看到了这份邮件,思考了一下,觉得有点眉目。所以,下面我想通过日语的
几个助动词,来简单谈谈日本人的"心细"。
比如在汉语里,"我快乐"和"他快乐"这两句话,主语不同,但谓语相同,英语也是这
样,这两种讲法,我们大家都习惯了,感觉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日本人却感觉有毛病。日
本人认为,"我快乐",这样讲是可以的,因为我是否快乐,我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
快乐",这样讲是不可以的,因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喜怒哀乐等),除了他本人知道之
外,别人并不知道,如果非要讲,必须改成"他好象快乐"。
于是在日语中,就有了几个助动词,专门用来描述第三人称的心理变化,以区别于第一人
称的心理变化。常用的两个助动词是"たい"和"たがる",中文意思都是"想",我"
想"怎样怎样,用前者,他"想"怎样怎样,用后者,两者不能混用,请看一个小例子。
①私は行きたい。(我想去)
②彼は行きたがる。(他想去)
另外两个常用的助动词是"らしい"和"そうだ",中文意思都是"好象",用来表示第
三人称"好象"怎样怎样,请看两个小例子。
①私は嬉しい。(我快乐)
②彼は嬉しいらしい。(他快乐。实际上是:他好象快乐)
①私は忙しい。(我忙)
②彼は忙しそうだ。(他忙。实际上是:他好象忙)
在许多西方人写的研究日本人的著作中,都把上面这种现象,当作日本人"心细"的一个
例证,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术语,不是"心细",而是说日本人在讲话时,很注意区别"主
观描述"与"客观描述"。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118)聊聊日文的标点符号
小时候,看著名的抗日影片《平原游击队》,其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有一个日军
通讯兵,拿着一张纸,走到老鬼子松井(方化饰演)跟前,立正报告说:司令部来电,然
后将那张纸,递给松井,此时,影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专门显示那张纸上的日文内容,
我惊奇地发现,那上面几乎全部是片假名,只有少数几个汉字,乍一看,还真看不懂。当
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日军的电文,怎么是这种写法?
长大以后,看了一些书,才知道,原来在战前,日本的正式公文,就是这种写法。刚才我
从网上,找到一个昭和16年颁布的《治安维持法》,我把其中第一章第七条,列在下面,
请您看一看。这种写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只有片假名,没有平假名,二是没有标点
符号,包括常用的逗号和句号。
国体ヲ否定シ又ハ神宮若ハ皇室ノ尊厳ヲ冒涜スべキ事項ヲ流布スル事ヲ目的トシテ結社
ヲ組織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役員其ノ他指導者タル任務ニ従事シタル者ハ無期又ハ四年以
上ノ懲役ニ処シ情ヲ知リテ結社ニ加入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目的遂行ノ為ニスル行為ヲ為
シタル者ハ一年以上ノ有期懲役ニ処ス
事实上,自从日本人发明文字以来,一直到明治时期,所有的文章,都没有标点符号,也
就是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不会断句。文章不断句,除了阅读不方便之外,还有一个缺点
,就是容易造成误解,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有一个人,去商店买念珠(宗教用品),
念珠分为两种,一种是绕在脖子上的,一种是绕在手腕上的,下面这句话中,有一个假名
"て",说话人如果在它后面停顿一下,意思是①,如果在它前面停顿一下,意思就是②
。
①二重に曲げて、首に掛ける数珠(在脖子上绕两圈的念珠)
②二重に曲げ、手首に掛ける数珠(在手腕上绕两圈的念珠)
所以从明治时期起,日本人开始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刚开始,他们的学习方法很可笑,就
是先把一篇英文,翻译成日文,然后,英文中有逗号的地方,日文中也加一个逗号,英文
中有句号的地方,日文中也加一个句号,以此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大正时期,标点
符号开始出现在报刊杂志中,但许多人还不接受,进入昭和时期,才基本普及。
我写这个帖子,一方面是介绍一点日文标点符号的知识,给各位解解闷,另一方面,是有
一个日本网友,昨天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近代日语对汉语的影响",该文把
近代日语吹的天花乱坠,好象没有近代日语,汉语就完蛋啦。出于礼貌,我没好意思反驳
他,但我心里暗想,连"脖子"和"手腕"都分不清的语言,你还好意思吹(笑)?
(119)古代日语的基础词汇量
上个星期,有一位网友给我发邮件,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一个现代日语的单词,比如
"訪れる"(访问),在500年前或者1000年前的古代日语中,是否也有?如果有,当然很
好,如果没有,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表达"访问"这个意思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日语
词汇产生的年代,兄弟我对这方面的事情,知道的不多,因此只能翻翻资料,简单侃几句
。
日本有一位学者佐藤武义,曾经做过一次非常重要的统计,他把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
》、《万叶集》等13本书找来,将这些书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分门别类
,挑选出来,每一类中,剔除掉那些重复的单词、生僻的单词、宫廷用语、民间俚语、人
名、地名等,最后发现,约有200个单词,是在13本书中都出现过的,因此他认为,这200
个单词,是构成古代日语的基础词汇。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①名词:约有80个,比如"とり"(鸟)。
②动词:约有60个,比如"いく"(去)。
③形容词:约有20个,比如"たかし"(即"たかい",高的)。
④副词:约有10个,比如"また"(又)。
⑤其他单词:约有30个,比如连体词"その"(那个)。
《源氏物语》写于公元1000年左右,《万叶集》写于公元770年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那个年代,古代日语的基础词汇量,还是很少的,不能表达过于复杂的意思。至于"訪
れる"这个单词,200个基础词汇中没有它,但据《强国论坛日本版》网友音乐迷老弟讲,
在《源氏物语》中出现过,原文如下。但这个单词,在另外12本书中,是否出现过,我就
不知道了。不过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单词在1000年前就已经有了。
久しく訪れたまはざりけるを、思し出でて。
上面这个问题,如果真要深入研究下去,还是相当复杂的。比如有一本书上说,"月曜日
、火曜日、水曜日"等,表示星期几的单词,是19世纪初期,日本人根据英语Monday、Tu
esday、Wednesday等,创造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我就要问,那么古代的日本人,用什
么单词,来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呢?所以我说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的,兄弟我也
没有那种学问,所以就侃到这里为止。
(120)从杜丘冬人、真由美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做"夫妻相",意思是一男一女结婚,经过若干年之后,双
方的体形相貌,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有些相似起来。比如我和我爱人,我体胖,脸大,我
爱人体瘦,脸小,但是生孩子之后,我爱人有点发福,于是好多人都说,你们两口子,越
来越有"夫妻相"了。
我为什么要说起这个话题呢?因为昨天晚上,我们小区的有线电视,播放了一部很早以前
的日本电影《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追捕》,因为是日文原文版,
我正好闲着没事,就随便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脑子里开小差,突然想到了"夫妻相"
这个词。我觉得,杜丘冬人(高仓键扮演)和真由美(中野良子扮演),体形相貌差异太
大,即使成为眷属,恐怕也很难有"夫妻相"(真是吃饱了撑的,瞎操心)。
看完电影,我又想到了一般日本人的体形相貌。日本人虽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但从整
体上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在美国,欧洲后裔与亚洲后裔的差别
,是相当大的。但是,有一位德国医生Erwin von Baelz,明治时期来日本考察,他却看出
了差别。这位医生精通解剖学,他走遍日本各地,观察各地的日本人,经过认真研究,得
出一个重要结论:日本人的体形相貌,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萨摩型",以鹿儿岛县县
民为代表,一类叫做"长州型",以山口县县民为代表。下面是两种类似的主要差别:
萨摩型-长州型
宽脸盘-长脸盘
双眼皮-单眼皮
宽鼻梁-窄鼻梁
厚嘴唇-薄嘴唇
大耳垂-小耳垂
矮身材-高身材
按照这个标准,杜丘冬人好象属于"萨摩型",真由美好象属于"长州型"。其实,属于
什么类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医生还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结论:"萨摩型"的人口
数量多,社会地位低,"长州型"的人口数量少,社会地位高,因此日本这个国家,传统
上是由"长州型"统治的。这个观点,还真是很新颖,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一点点道理
,比如小泉纯一朗,典型的长脸盘、高身材,很明显是"长州型",但他之前的历任日本
首相呢?比如森喜朗,好象就是"萨摩型"吧。所以我说,这位医生的观点,与我写的《
闲聊日语》一样,都是随便听听罢了,不必过于认真。
▲备注:关于"夫妻相",网友P5兄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是由于夫妻结婚时间
长了,男方精液中的DNA,对女方身体的影响造成的,所以结婚时间越久,"夫妻相"越重
。
2016/2/25 16:56:52